|
高昌古城玄奘讲经堂遗址。(资料图片) | |
过沙漠时,水袋翻落,玄奘陷入绝境。还好,有老马找到绿洲,后来高昌王提供资助,使玄奘得以到达北印度。
沙漠绝地
玄奘在唐朝校尉王祥和王伯陇的帮助下,过了玉门关五烽,进入800里莫贺延碛(今甘肃敦煌以西到新疆罗布泊一带的沙漠或盐层地带)。这里古称沙河,是鸟兽绝迹的不毛之地。行人至此,只要稍一疏忽,就会在茫茫戈壁中迷失方向,再也走不出去。
玄奘骑着老翁送的赤红瘦马,在死寂的沙漠中行进了100多里,渐渐出现幻觉,眼前群魔乱舞。他忙收摄心神,默诵《般若心经》,以抵御这单调环境对自己的影响。
沙漠里的天气变幻莫测,白天烈日当空,尘沙飞扬;夜晚寒风似刀,磷火点点。那些散乱的白骨是商队留下的吗?抑或其中就有从洛阳或长安西去求经的前辈?玄奘虽然胆战心惊,但求法的愿望激励着他,心中竟有一丝莫名的兴奋。他取下王伯陇送的皮水袋,想润一下干得冒烟的喉咙,坚定地走好接下来的路,不料发生了意外,一下子将他推到了绝境。
我们都知道,人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行走,当他干渴至极的时候,水就是生命,远比黄金贵重。他到玉门关第四烽时,王伯陇就特意送给他一个大的皮水袋,里面了装满饮用水,基本够他走出莫贺延碛。可是,也许玄奘太过疲惫,也许水袋过于沉重,他失手了,只听得一声响,水袋翻落地上,那些如生命般珍贵的清水,转眼渗入沙漠中了。
玄奘的大脑一片空白。其实无论是谁,遇到这种情况估计都会发蒙。等反应过来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回走,到王伯陇那儿去取水。可是,走出没多远,他突然想到,自己曾经发誓,不到天竺决不东归一步,现在怎么能往回走?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求生!
玄奘掉转马头,继续向西北方向行进。他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只能不断默诵心经,作为支撑自己前行的精神力量。
干渴的感觉如影随形,并且越来越厉害。玄奘仿佛看到,自己的生命正和身体中的水分一样,在一点点地流失。一个白天过去了,一个夜晚过去了……又走了五天四夜,玄奘终于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达到了生命的极限。
第五个夜晚,他躺在沙地上奄奄一息,那匹老马也卧在旁边,疲惫不堪。难道自己很快就要与那些白骨为伍了吗?自己死不足惜,可壮志未酬,总是心有不甘呀!玄奘迷迷糊糊地想着,半夜忽有凉风吹来,他感到如在冷泉沐浴,头脑霎时清醒起来。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继续西行!他挣扎着爬起来,拉起老马又上路了。
慢慢走出十几里路,老马忽然来了精神,向另一个方向奔去,玄奘怎么也拉不住。它这是怎么了?原来老马发现了一小片绿洲!一片青草旁边,还有一泓清水,给身处绝地的玄奘带来了生机。他在水草边歇息了一天,待人和马都恢复体力后,才把皮水袋盛满水,又带了一些青草,继续跋涉。
两天后,玄奘走出了莫贺延碛,到达伊吾国境(今新疆哈密)。
伊吾寺中有一个汉族老僧,听说大唐僧人到来,十分激动,披上衣服、赤着脚就跑出来迎接。他抱着玄奘痛哭不已,说:“想不到今天还能重见乡亲!”
高昌结义
伊吾很小,是高昌的属国。当时,高昌王的使者正在伊吾,便把玄奘到来的消息飞马报告了国王麹(音qū)文泰。
麹文泰是汉人,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得知大唐高僧玄奘就在伊吾,马上命令伊吾王护送玄奘去高昌,并派大臣前去迎接。玄奘本欲取道可汗浮图(今新疆吉木萨尔北),沿天山北麓西行,但高昌王的盛情相邀使他改变了西行的路线。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正月,玄奘等人经过6天跋涉,连夜赶到了高昌王城(在今新疆吐鲁番火焰山东)。高昌王亲自举烛,将玄奘迎入宫中宝阁,两人促膝谈到深夜。第二天一早,玄奘还未起身,高昌王又带着王妃前来问候,殷勤备至。当时高昌国尊崇佛教,全国3万人口,僧人就有3000。其中一位法师很有学问,曾在长安留学20年,高昌王将其视为国宝。现在,他觉得本国法师比玄奘差远了,要是能把玄奘留下来该多好!
玄奘在高昌停留10多天后,向高昌王辞行。高昌王一意挽留,说一国之人都为玄奘弟子,请玄奘永远留下,为他供养一生。玄奘冒死西去求法,怎会轻易留下?结果一个执意要走,一个执意不放,局面弄得很僵。最后,玄奘只好绝食明志——我以死抗争,你看着办吧!高昌王每天亲自端来精美菜肴,却挡不住玄奘水米不沾。到第四天,玄奘已气息微弱,高昌王懊悔不已,忙叩头谢罪,答应放行。只是,他对玄奘提了一个条件,取经后回长安时,一定要再路过高昌,让他供养一段时间。玄奘答应了。
要说,高昌王对玄奘真不赖。他不仅将玄奘奉为上宾,拜为国师,还请母亲张太妃作见证,与玄奘结为兄弟。他比玄奘大一岁,他就成了玄奘的义兄。
这位义兄请玄奘在高昌讲了一个月佛经。现在如果你去新疆吐鲁番一带旅游,在高昌古城还能看到一处景点,据说是当年玄奘的讲经堂。高昌王也没闲着,趁这段时间为玄奘准备了足够20年用的钱物,还有大量马匹和随从;专门剃度了4名小和尚,在西行路上照顾玄奘。可以说,就是亲兄弟,也只能如此了。
临别时,高昌王给统治西突厥的叶护可汗写了一封信,说玄奘是自己的义弟,情谊很深,请可汗多多帮助和照顾。他又写了24封信,照会屈支等24国,希望他们沿途照应,将玄奘一路护送出境。
玄奘出发那天,高昌王亲自送出100多里,两人才挥泪作别。可惜,17年后玄奘如约归来,高昌王已经不在人世了。
至北印度
与高昌王分别后,玄奘继续西行。他先后经过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旧译龟兹,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旧译姑墨,今新疆阿克苏),来到葱岭北端的凌山(即冰山,在今新疆阿克苏乌什城的别迭里山口,过山口即入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凌山险峻异常,终年积雪不化。玄奘一行花了7天时间才越过山巅,随行者有的被冰块砸死,有的坠下万丈深渊,损失近半,驮运物品的牛马死伤更多。
过了凌山,玄奘一行经过热海(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向西北到了素叶城(即碎叶城)。当时的素叶城是东西交通要道,也是玄奘西行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他遇到了西突厥全盛时代的统治者叶护可汗。
玄奘把高昌王的信和礼物呈上,叶护可汗看了,对玄奘十分客气,派向导护送玄奘向西南行进。玄奘经过帕米尔高原,进入突厥要塞铁门。铁门位于当时中亚南北交通要道上,地势非常险要。它左右尽是高山绝壁,危崖的颜色与铁相似,中间有一条狭窄的山径,可容一人通过。因此,也有人把铁门称为铁门关。在铁门关的关口,还有两扇大铁门,门上悬挂铁铃,一开即响。因此,想偷越此关几乎是不可能的。
出了铁门,玄奘继续向南走,渡过缚刍河,到达缚喝国(古代大夏国都城,在今阿富汗境内)的国都王舍城。这里有100多所佛寺,还有几处佛教圣地。玄奘览过佛牙、佛扫帚等圣地后,又向南走600多里,来到大雪山(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兴都库什山)。
玄奘一行花了10天时间才翻越大雪山,然后进入梵衍那国(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的巴米扬)。这个国家全在雪山之中,民风粗犷,气候恶劣,道路艰险,有不少沙漠和冰川。王城东北山崖上有立石佛像,高150尺;东面还有铜铸立佛像,高100尺;寺内有佛涅槃卧像,长1000尺,十分庄严精妙。当地僧人看到玄奘,都为大唐有如此高僧而惊叹不已。
随后,玄奘一行到达迦毕试国(今阿富汗喀布尔)。该国国王信奉大乘佛教,听到玄奘到来,便和僧侣出城迎接。玄奘在这里停留下来,为众人说法。他兼通众教,有问必答,很受当地人钦敬。
过了迦毕试国,就出了西突厥的势力范围,因此,叶护可汗派出的向导返回了。玄奘在这里休息了两个多月,游览了佛教圣地。然后,一行人又向东走了600多里,越过黑岭(今兴都库什山南面的山岭),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夏末秋初到达北印度。
玄奘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佛国。此后,对于沿途经过的名城和古迹,特别是佛教圣地,他都一一前往,并把所见所闻都写进后来的《大唐西域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