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3版:花都香更浓 相约牡丹城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稀世珍品胡王印 印证民族大融合
各色商品经运河
汇集繁华洛阳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4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跟着文物“逛”丝路
稀世珍品胡王印 印证民族大融合
□记者 李燕锋 见习记者 程芳菲/文 记者 张晓理 见习记者 张斌/图
  胡王印
  胡王印上的印文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曹魏元帝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权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建晋,仍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曹魏、西晋时期,西域诸国纷纷遣子入侍,表臣属关系。与前朝相比,西晋王朝明显加强了对西域各国的控制。为让大家了解曹魏、西晋时期丝绸之路对洛阳的影响,我们从众多展品中选取了一枚金印——晋归义胡王金印,让这枚金印来反映西晋时期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西北少数民族归晋的事实。

  辗转千余年,洛阳商人偶得之

  晋归义胡王金印陈列在洛阳博物馆丝绸之路展厅。因为这枚金印个头太小,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负责布展的工作人员特意将金印放在一面放大镜下。透过玻璃柜,我们看到这枚金印呈正方形,上面有个小小的印钮,似为骆驼形状。

  在放大镜下,我们看到印章上刻有文字,属白文篆书,这几个字是“晋归义胡王”。洛阳博物馆工作人员孙章峰介绍,这枚金印是西晋时期的,高2.6厘米,长和宽各2.2厘米,重83.2克,70%的含金量。

  “晋归义胡王”,这5个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枚金印?孙章峰说,归义,即归化、降顺的意思,胡王即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的首领。

  孙章峰说,晋朝时,匈奴首领归顺的事多发生在晋武帝时期,因此,这枚金印应是晋武帝时的物品。显然,这是当时朝廷安抚少数民族的一种手段——通过赐予金印,两者之间建立友好关系,以减少边疆战争。

  赐予归顺少数民族首领的金印为何会出现在洛阳?原来,这枚金印并不是在洛阳出土的,而是被一名洛阳商人偶然买到的。据说,20世纪40年代,孟津一名商人到甘肃经商时,无意中在古董商人那里看到了这枚金印。也许是懂得上面文字的重要意义,也许是看这枚金印制作考究,他买了下来。

  20世纪80年代,这枚金印由洛阳博物馆保管。

  一枚稀世珍印,一段历史印证

  古时的印章和今天的印章作用是一样的吗?这种驼钮的印章形制又有什么讲究?对于这枚印章最初的用途,我们充满了好奇。

  孙章峰说,古代的印章大都随身携带,要么佩戴在主人腰间,要么系在手臂上,因此,最初的印章顶部都钻有圆孔,以便用绳子穿系。后来,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有的人便在印章顶部铸制或雕刻简单的装饰,印钮便由此产生。

  驼钮多见于东汉至两晋十六国时期颁发的少数民族官印。东汉时,驼钮形象逼真,驼的五官及毛发铸刻清晰,易于辨认,但到了魏晋时,驼钮的造型就变得比较简单,在赠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印之首署上“汉”或“晋”字,下为民族名,并在民族名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归义”二字。

  古时的印章作用和今天的是否一样?我们了解到,印章在古代不仅是持信之物,还是权力的象征。原来,汉代就有官印制度,而且对玺印的文字数以及官职名称,特别是对印的材料、绶带、钮制都作了规定。以铜为材料铸制雕刻的印章称为铜印,铜印有青铜、红铜、黄铜、鎏金铜等不同铜质之分。宋以前的印章绝大多数为铜印,主要分成官印、私印两大类。以金、银为材料铸制雕刻的印章分别称为金印、银印。金银是贵重金属,故金银印章不是普通人所能使用的。

  孙章峰说,此印的印文布局严整,字迹规整刚健,造型古朴,是我国古代玺印中的佳作。

  一枚稀世珍印,印证民族融合

  边塞文物晋归义胡王金印造型粗犷,体现的是自汉朝以来朝廷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分封赏印的传统。

  最重要的一点是,晋朝赐予少数民族的王印多为铜质或鎏金质,而此印为金质,和赐予内地诸侯王的印章质地相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晋朝时期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朝廷与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孙章峰介绍,西晋统一后,洛阳再度成为三条丝路东端的起点,四夷朝贡的中心。同时,沿着丝绸之路,天涯海角的特产也汇集京城,洛阳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除了经济交流外,魏晋时期洛阳和西域等地的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这种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魏晋儒家文化的传播方面。

  据介绍,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始,儒家文化就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东汉明帝时,统治者一方面学习西方的佛教文化,一方面坚持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通过四夷王子入学洛阳太学的制度,向外传播儒家文化思想,洛阳太学也因此成为国际性的儒家文化教育中心。

  西晋建立初年,武帝司马炎为了促进民族融合,更是利用洛阳太学这个国际性的教育机构,加强儒家文化向四夷特别是西域的传播。西晋统一后,西域诸国到洛阳太学求学的人络绎不绝,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八王之乱”爆发后才停止。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