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唐高宗勤于朝政,积劳成疾,终于病魔缠身,无奈把部分政事托与武后处理。谁知武后才干超群,把政事安排得井井有条。渐渐地,大臣们知道朝廷有两人当家,把高宗、武后并称“二圣”。武后借机提拔亲信掌权,风头大有盖过高宗之势。
李皇亲、拥戴高宗的一班老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力劝高宗不要放权大多,高宗却觉得这样甚好。有人提议,上次上清宫落成庆典举行时,有太上老君下凡,朝野轰动,效果就很好。可再举办大型道场,请老君现身,也给武后一拨人提个醒:李唐江山岂容他人觊觎!高宗道:“我看可以。”
仪凤四年(679年)四月四日,高宗遣名道郑元隐至上清宫,与该宫道士罗务光等24人做大型道场。法事夜以继日,做得天昏地暗,直做到五月一日。这夜,月色如洗,万籁俱寂,殿东门道士寇义侍于祭坛西,忽眼前一亮,见太上老君骑朱鬃白马并青衣童子,从空中降至坛上,祥光映照。寇义慌忙跪拜,太上老君谓寇义道:“我孙享祚长久。”言毕倏然不见。
宫苑北面监孙瑞闻讯上奏,百官表贺曰:臣闻玄元皇帝现于庙所,金像玉毫,光夺夜明之景。白驹丹鬣,迹流天驷之衢。青童晓引,应瑶钟而降节。紫云宵布,笼银汉而高升。固以克昌厥绪,维新景命,恢我皇度,冠乎兆人,自非圣敬冥通,其孰能与于此耶?所谓道冠百王,庆降万叶,永遂宝祚,克享无期者也。
高宗览表大悦,顾左右道:“太上老君可保我大唐国运长久也!”即下诏,上清宫道士自今后宜隶宗正寺,“所有行立,可在诸王之次”。这是说,上清宫道士可纳入皇家户口管理,上清宫由此成为皇家宫观。
之后,宰相员半千奉旨据此事修撰《玄元皇帝圣纪》一部,凡10卷,总120篇。高宗见此书十分高兴,终日观赏,不离玉案,还特授有功道士郑元隐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常少卿。
太上老君再次驾临上清宫,武后看得很明白。她知道这幕喜剧的总导演是高宗,是高宗做给自己看的,她心有警觉,夺权的步伐也慢了下来。唐太宗驾崩之时,身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曾到感业寺当尼姑,她骨子里信佛。但她深知,若要取得李唐王朝的信任,取得高宗的信任,必须崇道。为此,凡有高宗参加的道教活动,他必参与。她向高宗建议,将《道德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她还多次召见四方名道,询道问法,俨然道教信徒。直至高宗去世,她欲登基称帝,仍是利用道教大造舆论。
垂拱四年(688年),雍周人唐同泰在洛水里捡到一块石头,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武则天称之为“宝图”。当年十二月,武则天举行盛大仪式,拜洛受图。她先让文武百官为自己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将“宝图”称为“天授圣图”,又将东都洛阳称“神都”,还改洛水叫永昌,捡到宝图的地方叫“圣图泉”,泉边设永昌县。其实,这一切都是武则天的亲信武承嗣一手策划的,“天授圣图”是从道教典籍《三天内解经》中“天授应图,中岳灵瑞”之语演化而来。武则天称帝后,据此又改年号为“天授”。
武则天当上皇帝,崇佛抑道的面目开始显露。她撤销“玄元皇帝”尊号,从科举考试科目中删去《道德经》的内容。她自称“弥勒转世”,大造弥勒雕像,还把她的男宠薛怀义安插在白马寺当主持。薛怀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因争风吃醋,竟放火烧了神都的标志性建筑明堂。
与薛怀义争宠的张易之、张昌宗等亦不是等闲之辈。太平公主试用后,将他们推荐给母亲。他们不仅身强力壮,还装扮成神仙,以博女皇之欢心。他们和道士一起炼制丹药,服用后正应了一句广告词:“你好她也好。”
武则天时期,上清宫地位下降,年久失修,无人过问。
(徐晓帆 赵荣珦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