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在山东菏泽做家具生意的表哥返乡时,带回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
该女子是表哥在菏泽牡丹园里认识的。当时,表哥为了在家具上雕刻牡丹,就到园里找灵感,没想到被一个女子画笔下的牡丹吸引住了。两个人从牡丹色彩的深浅浓淡谈到牡丹的不同形态,从菏泽的豆绿、玉板白、状元红谈到洛阳的姚黄、魏紫、青龙卧墨池、贵妃醉酒。牡丹让两个行家成为知音,两个人在公园谈得昏天黑地,后来又从煲电话粥变为牵手。
姨看到这个细胳膊细腿的姑娘不像个能出力的人,难免有些不如意,但终究拗不过表哥。
姨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两人结婚后,表嫂除了开个小店维持基本温饱外,每天就喜欢摆弄牡丹,冬天用草席保暖,初春用地膜覆盖。用姨的话说,表嫂“侍候”那些不能吃不能喝的花儿,比养孩子还上心。慢慢地,牡丹越繁殖越多,家里种不下,就种到房前屋后。因她又不下地干农活,肤白如雪,村里人送她外号“白牡丹”。
前些天,表哥打电话邀我和母亲回老家看牡丹。我们回到村里,热心人说,要找“黑牡丹”,请到村外的牡丹园。我有点儿惊讶,表嫂什么时候又变外号了?
表嫂风风火火地回来了,脸黑瘦了许多。表哥说,家乡几年前要建5000亩牡丹园,他和表嫂顺势而上,从农户手里承包了200亩地,全部种上了牡丹。从牡丹的育苗、栽植到花期管理,表嫂操劳得最多,累得整个人都变了样。
“变成‘黑牡丹’不是更健康、更漂亮吗?”我跟表哥打趣道。表嫂笑着给了我一拳。
走在缤纷的花丛中,听着他们讲牡丹种植计划,看着他们幸福的笑脸,我仿佛看到了洛阳牡丹产业的发展轨迹,也感受到了牡丹对洛阳城和洛阳人的深刻影响力。 (孟津县 李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