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翌年恶性发展为全球性的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
在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品支持下的“证券化”,使得本来破坏力有限的次贷危机,产生了史无前例的震撼力和后续影响。
可怕的是,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扩大流动性,赚取高额利润,将次贷进一步变成了次级债券后,利用所谓“金融创新”推出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品,把次级债券证券化打包,通过杠杆操作手段,反复扩大金额,依靠华尔街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推向全球市场。
这种贻祸全球的证券化所使用的金融衍生品究竟是什么玩意儿?现以危机爆发后臭名昭著的“担保债务凭证”或称“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为例略作说明。
杠杆操作有高风险,按照常规,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有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 CDO。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1000万美元,连续10年,总共1亿美元。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如果不违约,贷款可以赚10亿美元,从这里面拿出1亿美元用来做保险,还能净赚9亿美元;如果违约,反正由保险公司来赔,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100家这样的生意,就可拿到100亿美元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10亿美元;即使有两家违约,自己还能赚80亿美元。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拍板成交。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后,C见有利可图,就对B说,你把这100个单子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我给你2000万美元,总共20亿美元。B的100亿美元要等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亿美元,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O就像股票一样流进了金融市场,可以进行自由交易。实际上,C拿到这批CDO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100亿美元,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亿美元。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100亿减去22亿,还有78亿美元可赚,便买了下来。从此以后,这些CDO就在市场上被反复炒作起来。
次贷证券化之后,衍生出的CDO未结清的金额高达次贷本身的40多倍,突破了惊人的60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6月,其他各种用类似方式衍生出来、尚未结算的场外衍生产品,其价值总额为648万亿美元。
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还吸引了来自欧亚等地区甚至全球的投资者,使得这些证券化产品需求十分旺盛。许多房贷机构因此进一步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埋下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隐患。
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期间,投资这种次级债券是有利可图的,几乎世界任何一个投资银行都购买了这种次级债券。然而,这样的价格上升最后只是依靠货币增长支持,造成了巨量泡沫。房地产价格达到极限,再也没有“傻瓜”愿意接手购买的时候,市场交易无以为继,房价开始下跌,使得银行提高利息,加重了贷款人的负担。这些次级信用的贷款人很难正常还贷,于是,整个次贷的资金链断裂,危机就爆发了。
那么,这种债务证券化的手法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摘自《美国凭什么》 庞忠甲 陈思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