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7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 鼓起勇气 出去看看
19 不断推进教育改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5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看懂美国就能看懂一半世界
19 不断推进教育改革
  2002年1月8日,时任总统布什签署了一项联邦法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简称为NCLB),不妨意译为《有教无类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中学生在2014年前在阅读和数学两个科目上达到熟练程度,不达标者要受到严厉惩罚。

  批评人士认为,该法案的评价标准导致应试教育趋势在中小学抬头。即使学校明知这些标准化考试的分数只能反映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无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但为了达到法案中对标准化考试分数的要求,避免被贴上不及格的标签,以致失去大量教育基金,被迫解雇大批教师,学校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帮助学生应付这类考试。

  2010年3月15日,奥巴马政府宣布了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对布什政府制定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大动手术。新教改方案废除了上述科目熟练程度的目标,保留了中小学校每年举行阅读与数学测试的要求,但在评价学生学术成就或学校水平时,降低了考试成绩的比重,而将出勤率、毕业率和学习氛围等列入评价标准,并提出在2020年前美国高中毕业生应进一步做好深造及工作的准备。

  据报道,美国10万所公立学校中大约有1/3未达到布什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评价标准,面临联邦经费减少的惩罚。奥巴马的教改方案弱化了对不合格学校的惩罚,而突出对学校的奖励。该教改方案对表现最好的学校实施奖励,同时减少政府对表现合格学校的干涉。对于占全部公立学校总数5%的排名靠后的学校,奥巴马政府的教改方案要求各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这些学校进行整改。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一位教育学专家梅克教授指出了教育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应该让人去适应教育,还是让教育适应人?我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每个孩子都是有创造力的生命,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他们的天赋。我想,文明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应该能够看到每个生命拥有的价值了。”

  梅克教授认为:“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可能传统教育理念太根深蒂固了,人们习惯于要求孩子们去适应教育提出的标准,而不是让教育去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这个观念不改变,教育就难以走出自己的误区。

  “以往人们的观念恰恰与此相反,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去发现孩子们的短处,再想方设法去加以弥补。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孩子们不仅在教育中被放在了被动的位置,而且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挫伤,甚至会产生不可改变的对于教育的抵触心理。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孩子们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信;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

  今天,梅克教授的想法反映了美国教育界普遍认同的观念:不仅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而且尊重这种差异;不仅尊重一般性的差异,而且尊重特殊性的差异。人的千差万别恰恰构成了人类的丰富多彩,成为创造力的基础。教育的任务恰恰应该是把人的各种各样的潜能发掘出来,而不能像可口可乐的生产线一样,把自己的产品造成一个模样。

  正是这样的理念,不断推动着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基于这种对人的价值的认识,人们才能注意在教育中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进而想方设法去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同时,这种理念能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潜能,让每个人建立起坚实的自信,让每个人从事属于他们自己的也属于这个社会的富有个性的创造!

  这不仅是教育学家的理想追求,也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需要。

  (摘自《美国凭什么》 庞忠甲 陈思进 著)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