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台湾著名婴幼儿教育专家张瑞麟教授来洛举办了一场亲子讲座。
张瑞麟主要就4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0岁至6岁应进行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是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法?两岸早教课程具有哪些特色?700多名家长聆听了张教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3岁看大,7岁看老”有道理
中国人常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也说过:“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孩子3岁和7岁的时候,是成长发育的两个重要节点。
此理论不无道理,因为从正常的大脑发育来看,孩子3岁以前的大脑发育最快。婴儿出生时大脑重量约370克,6个月时大脑重量为其出生时的两倍,为成人大脑重量的50%。孩子的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3岁之前,孩子大脑发育速度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速度。
国外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17岁时智力发育水平为100%的话,5岁时可达到50%,7岁时能达到80%。
在孩子智力快速发育阶段,让孩子接受科学的教育,无疑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接受感觉教育而非知识教育
早期教育应让孩子接受哪些教育?张瑞麟强调,一定不是知识的教育,成人教给孩子的是知识,知识是对以往事情的总结,不是智慧。
早期教育教给孩子的应该是智慧教育,也叫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平衡感等。
感觉教育是人类学习的基础。0岁至3岁的感觉教育,就相当于在给电脑配硬件,3岁至6岁的教育,相当于在调试、修整电脑。这个阶段,应让孩子多看、多听、多体验,家长应多拥抱孩子,和孩子同步学习、同步成长,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和孩子相处融洽,为他们提供进行感觉教育的环境。
■孩子需要陪伴而不是物质给予
怎样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张瑞麟认为,从小就应该立规矩,在孩子还没有反抗意识的时候立规矩,让规矩成为孩子的一种生理顺应,从而习惯成自然。
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一要坚持奖善惩恶的原则,二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三不能给孩子过度的物质满足。
大部分家长不是在奖善惩恶,而是在惩善扬恶。孩子表现得乖巧、懂事的时候,家长不陪他们聊天,不陪他们玩,当孩子哭泣、闹人的时候,家长又是哄又是抱的。结果,孩子发现,原来闹人可以引起家长的关心,于是总是想办法搞破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其实,如果家长在孩子安静、听话的时候,多陪他们玩玩、聊聊天,孩子会觉得原来听话时家长是喜欢自己的,以后就不会再通过闹人来引起大人的注意了。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调查表明,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大多是能抵得住诱惑、能静下心等待的人。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爱,而不是物质给予。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就想办法给予物质补偿。物质是取代不了情感的。玩具多的孩子,玩玩这个、摸摸那个,对培养专注力不利,玩具少的孩子,他会经常把玩。观察自己特定的玩具,有利于培养专注力。
■敏感期也是危险期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有经历很多敏感期,每个敏感期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不会回来,之所以说它危险,就是因为它太容易错过。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把握孩子最宝贵的关键期,以免给孩子留下一个无法弥补的童年遗憾。
孩子需要在看、听、嗅、品、摸中渐渐长大,敏感期也常常隐藏其中,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动,经常会有家长喊:“别摸,太危险;别碰,那太脏……”
不让孩子去触摸、去感觉,外界的事物就很难进入孩子的意识领域,孩子就会失去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感觉系统得不到完整发展,长大后就会出现学习障碍,有资料表明,很多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学习方面都存在障碍。
张瑞麟说,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不妨向动物学习,遵循自然规律,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什么都不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给予孩子足够的感官刺激及和谐的环境,能刺激智力开发。
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为他们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满足心理需求,能刺激情商开发。实践证明,家长给予孩子的自由度越大,孩子就越顺从家长。自由是有规则的,承诺孩子的一定要做到,不可以做的事情坚决不可以,哭也没有用。
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实践,去认识世界、感受世界,不要过早地告诉他们某一学科既定的标准,让他们尽情地去玩,能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过早告知标准,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