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献遗体是老何十几年来的心愿。 |
|
核心提示
眼看离麦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嵩县纸房镇纸房村的老何在家坐不住了。按照计划,收完家里的麦子后,他就要离开嵩县老家到海南跟儿女和老伴一起生活了。离开老家之前,他还有一个十几年的心愿未了。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几日来他跑了当地好几个部门,但一直没有头绪。情急之下,老何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求助:我死后,遗体想捐给国家,你们能帮我吗?
1 好心人对女儿的帮助让他感念于心
老何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几间破旧的平房中没啥像样的家具,墙壁上糊满了报纸和宣传画。谁也看不出,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而朴实的农民,心中竟有着捐献遗体的想法。
老何说:“想捐献遗体的事并不是一时冲动,我从十几年前开始就有这个想法了,只不过,如今年龄越来越大,想尽快把这个心愿了了。”
老何跟老伴育有一子一女,如今都在海南工作,女儿学成毕业并顺利参加工作,是老何最骄傲的事,这也是老何想捐献遗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来,十几年前,老何家里一贫如洗,还在上小学的女儿的学费是全家人头上的愁云。没想到,就在他的女儿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时,北京一位好心人通过希望工程与他的女儿结成帮扶对子,并资助她一直读完中学。后来他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在这位好心人的介绍下,在海南某机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说起当年的事,老何仍然很激动:“他对我们家的帮助实在太大了,如果当年没有他的资助,我闺女早就辍学了,更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他这样无私地帮助我们,让我很感动。我是一个农民,活着时或许没有机会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想着死后能给国家作点贡献也好。”
也就是从那时起,老何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并开始关注电视、报刊杂志上的相关内容。他了解到,人死后除了角膜可以移植外,遗体对医学研究也非常有用。当他看到报道中有人捐献角膜、捐献遗体时,就觉得这些人特别高尚。他想,目前遗体资源比较少,自己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别人重见光明,还能为医学研究贡献一分力量。
十几年来,随着对这方面内容了解得越多,他就越坚定了捐献遗体的决心。
2 得到老伴、朋友的理解他很开心
“啥?捐献遗体?你不是跟我说笑话吧?”当老何第一次跟老伴提这事儿的时候,这个农村妇女惊讶又迷惑地瞪大了眼睛。
面对老伴的不理解,老何并不急于解释,而是慢慢地给她做工作。他给老伴讲自己的叔叔,讲叔叔曾跟随刘邓大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1951年4月牺牲在云南,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的故事。他说自己从懂事起就特别为叔叔感到自豪,叔叔的经历也一直激励着他。
平时,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老伴——他曾去县城献血,但由于血压太低,体重不达标没有献成;他经常尽自己所能默默帮助身边的人……
最终,老伴理解了他,并愿意支持他的想法。得到老伴的认可后,他又跟村里的几个老伙计说了这件事,几个老伙计都说自己无法做到,但对他的做法非常支持。
3 他相信儿女们会支持他
“一个人应该为社会和他人活着,这是最幸福的事,如果只为自己活着,那就太自私了。”昨日,老何颤抖着双手接过申请登记表,动情地说,“我之前去过海南几次,很多人都夸洛阳好,我为自己是一个洛阳人而骄傲。如今我要离开这里去海南生活了,以后回来的机会就少了。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老何填写了基本资料、身体健康状况等信息后,在最后的签名栏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老何明白,这个表格要生效,还必须要有儿女的签字。
他当即给女儿打电话,希望得到女儿的支持。但由于工作原因,他的女儿无法接听电话,要等两天后才能联系上。
老何说,他的儿女现在都在大城市工作,思想比较开放,一定会理解他的。他随后会用快递将申请登记表寄到海南,让儿女签字。
4 遗体捐献意义重大
“老何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郑瑞生说,目前我市申请遗体捐献的不足30人,成功实现捐献的仅有1例,其中原因有很多,阻碍遗体捐献的主要是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据了解,目前用于医用教学的遗体非常紧张,有时几十个人共用一具遗体,许多解剖课用的还是模型,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遗体捐献,能移风易俗,对于让医学院校学生真正了解人体,促进整个医学事业的进步,进而服务于人类自身具有重大意义。
郑瑞生介绍,目前我省接受遗体捐赠的唯一单位是设在郑州大学的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接受中心。如果有人有这方面的意愿,可以先到市红十字会领取一张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填写好信息后寄回市红十字会,由市红十字会统一交到省红十字会进行批复,批复后,会寄回给捐献者本人。在捐献者本人去世后24小时内,由家属电话告知后,省红十字会将会有工作人员来将遗体带走。 (为尊重当事人意愿,文中隐去当事人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