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牢关遗址上的明代古碑 |
|
旋门关为东汉末年所置洛阳八关之一,地处古成皋城,即今荥阳市汜水镇西一带,关址早已不存。
作为洛阳的东方门户和重要关隘,旋门关位置险要,但历史上对它的记载并不多,以至于有人认为,它就是虎牢关在东汉时期的一个别名。
东望成皋有旋门
汉安帝永初七年(公元113年)(一说为汉和帝永元七年,即公元95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春,60多岁的班昭离开长期居住的京师洛阳,随儿子曹成到陈留(今属开封)赴任。一路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她“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内心颇多感慨,遂效父亲班彪著《北征赋》,挥就了一篇文采飞扬的《东征赋》,记述自己从洛阳到陈留的经历。
从洛阳东去陈留,班昭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很多,不可能一一写到,即使写到的地方,用的文字也不会太多。但她信手一句“看成皋之旋门”,为旋门关“立此存照”,就为后人解决了大麻烦。后来,人们再问旋门关在哪儿,就有了明确答案:成皋。
成皋在哪儿?今天若大致按班昭当年的路线,从洛阳出发,经偃师、过巩义,就到了荥阳市的汜水镇。汜水镇西的虎牢关村西北,相传为古成皋城旧址,只是经过两千多年风雨和战争的洗礼,或许更多的是因为黄河不断冲刷,古成皋城早被损毁。
据史料记载,这个地方在西周时为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即古东虢国;春秋时为郑制邑,因周穆王曾在此筑栅圈虎,又名虎牢;战国时,这里建起了成皋城。成皋城所在的位置北临黄河,南有深涧,扼东西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楚汉战争的核心区域就在成皋城。《史记》记载“(刘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双方在这里进行旷日持久的争夺战,更说明了古成皋城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
成皋之战,前后打了很长时间。最初,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时,项羽占上风。刘邦被困在荥阳城中,粮道被切断,眼看就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动心眼儿。他让手下大将纪信扮作自己诈降,自己则逃进成皋城,又从成皋渡过黄河,北上修武。夺取韩信兵权后,刘邦再渡黄河南下,寻找夺取成皋城的办法。当时,守城的是项羽手下大将曹咎,只要他不出战,刘邦就拿他没办法。可是,刘邦一使激将法,他就出战了,成皋城也被夺了。这下,刘邦开始占据成皋城与项羽周旋,信心满满,胜券在握。
从全局来看,项羽失成皋,刘邦得成皋,就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后来,项羽四面楚歌,被逼得自刎于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刘邦则奠定了汉家王朝400年的基业。根据班昭《东征赋》中的描述,旋门关设在成皋。成皋在西汉时置县,属河南郡,东汉时属河南尹,治所就在今荥阳市汜水镇虎牢关村西北。
数易其名虎牢关
成皋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在那之前,它有一个名字叫虎牢。到了隋朝,成皋县更名为汜水县,如今说的古成皋城,就位于汜水镇虎牢关村西北。成皋、虎牢和汜水这三个名字纠结地列在一起,是不是让人一头雾水?
其实,一下子扯出这么多,并非我的本意。我最初的想法只是寻找旋门关,而寻找旋门关,不得不找成皋城;要找成皋城,就要到汜水镇的虎牢关村。虎牢关村有个虎牢关,来到这里,我难免要多想一下:虎牢关与旋门关到底是啥关系?
也许有人会说,虎牢关的名气比旋门关大多了。在旋门关发生过哪些战事,很少有人听说,可提起“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可是妇孺皆知。
如今的虎牢关遗址上,还建有供奉关公的山西夫子庙及吕布城、点将台等,“讲述”这段三国故事。事实上,“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只是罗贯中虚构的情节,根本就没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因为这个杜撰的故事,虎牢关声名远扬,真实发生在这里的成皋之战、武牢之战等,反倒少有人知。这对守护着洛阳东大门、有“虎牢关失则两京震撼”之称的著名关隘来说,真不能算是一件幸事。
根据史料记载,虎牢之名始于春秋,但当时并未设关。最早设虎牢关的是秦朝,后来历代均在此设防,但关名五花八门,如东汉建武元年设成皋关;魏、晋设黄马关;隋设金堤关;唐代为避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讳,改为武牢关;北宋时,宋真宗又改为行庆关;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此地“盖万古要塞之地,群雄角逐之区”,遂再易名为古崤关;明代晚期至清代,又称虎牢关;因在汜水之西,有时也被称为汜水关……更重要的是,当地学者考证认为,东汉末年所设旋门关也属这种情况。所谓旋门关,只是虎牢关的一个别名。
这种说法多少让人有点儿难以接受:为什么古人如此爱折腾,同一个虎牢关,要改换这么多名字?难道只是为了自己叫着顺口?也许另一种解释更合理:历代这些关口并非同一个,但位置大致都在虎牢之地,即今荥阳市汜水镇以西大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涵盖汜水镇一带区域。
因为名字变来变去,虎牢关前发生的很多战事都被人们遗忘了,记住的只有虚构的“三英战吕布”,后人重修虎牢关作景点,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这些作噱头。其实,除了楚汉成皋之战,这里还发生过著名的武牢之战: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的郑帝王世充,王世充急忙向河北的夏帝窦建德求救。眼见窦建德率大军从东边攻来,李世民迅速率3500名精兵占据武牢关(虎牢关),以阻止窦建德西进,切断其与王世充的联系。窦建德在武牢关前摆阵20里,欲与李世民决战,李世民却不理睬,直到中午窦军疲惫不堪才乘机杀出,生擒窦建德,为唐王朝的建立扫除了一个障碍。
今日怀古汜水镇
因为虎牢关的名气大,平时有不少人慕名来汜水镇怀古。前段时间,我从洛阳出发,绕登封,过新密,到了荥阳。荥阳市区有指向虎牢关的路牌,加上一路问人,没多久我就到了汜水镇。虎牢关遗址位于汜水镇西,这里有一个不大的广场,保留着明清时期虎牢关的残迹。当地村民说,明清虎牢关原有雄壮的关门、关墙等,后来都被毁了,只有一通古碑是当时留下的,应该比较有价值。
在广场西南角,我找到了这通被玻璃罩起来的古碑。碑的正面有“虎牢关”三个楷书大字,细看落款,显示刻于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广场上还有一些新的建筑,与古碑相比明显分量不足。
时逢周末,一拨拨的骑游爱好者来到这里,在古碑前拍照,稍作停留便离去。也许他们对这个景点有些失望,幸好还有古碑,让人觉得终究还是不虚此行。
虎牢关北临黄河,既然到了这里,应该到黄河边找找感觉,于是,我信步进了虎牢关村。村子很安静,人也不多,我向西北方向走了不到一公里,眼前豁然开朗:黄河就在村北,水面开阔,几名村民怡然自得,在树下吹着河风聊天。他们的房屋依山而建,离黄河只有十多米远。我打听古成皋城是否就在附近,他们却说不清楚,只说山头上新修了一些景点,主要是关于“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没啥可看的”。
既然如此,我就没有上山,只在河边听他们说了一会儿闲话,看着黄河东流去,又想起明代理学大师薛瑄的《汜水怀古》:“陵谷高低控虎牢,战声消息水滔滔。旌旗满眼无遗迹,壁垒连去只旧壕。广武西原通巩洛,万山南面接嵩高。悠悠往事皆如此,怀古登临何太劳。”怀古登临,不见得要看到多少“遗迹”,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情吧。
关于旋门关的位置,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也有提及:“汉之成皋县,一名虎牢……旋门关,在县西南十里。”从汜水镇返回洛阳时,我特意选择了虎牢关西南方向的道路。这条公路穿行在田间村头,不时还要翻山越岭,环境清幽,甚至有些人迹罕至。我从这里经过,是希望能与想象中的旋门关不期而遇。然而,一路上只偶尔看到骑游的人向虎牢关方向而来,过了巩义的穆沟、站街等地,还是没有旋门关的影子。我不时向当地人询问,也都摇头不知。
旋门关到底是不是虎牢关,两者究竟有什么关系?对此,我市著名学者徐金星先生进行了解释。他说,旋门关地处豫西山地到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是洛阳的东方门户和重要关隘,现已不存。根据史料记载,旋门关应与虎牢关相距不远,但目前还没有更多的考古资料指明它的具体位置,至于它与虎牢关有没有直接传承关系,也很难说。
不管怎么样,现在的旋门关和虎牢关都早已“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此次寻找旋门关,其实也是一次汜水镇怀古之旅。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的一切,终会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