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4版:三彩风·文苑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老街叫卖声
悠悠麦香
阳光的方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6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老街叫卖声
□胥琰
  (资料图片)
  夜读萧乾的文章《吆喝》,写的是老北京大街小巷的叫卖声。放下书,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在洛阳老街古巷里听到的吆喝声。

  我是在老城外护城河以南的一条老街上长大的,印象最深的是收破烂(废品)的叫卖声。听到拨浪鼓一响,接着就传来收破烂的大爷的吆喝声:“哎嗨——破布衬、烂套子(棉絮),都来换我这新票子!”这吆喝声勾逗着我们这些小孩子,不管有没有废品卖都要去围观。那时,家家都不富裕,又受着大人艰苦朴素观念的教育,差不多一条街的小孩子,都喜欢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或星期日、寒暑假,到洛河滩边的垃圾场拾破烂,卖了钱可以交给家长补贴家用,也可以留下一些自己零花——买画书看,买零食吃。记得那时我们能够拾到的可以卖钱的废品很多,有废塑料、旧书报、大块骨头、破铜烂铁、碎玻璃、烂布衬等。拨浪鼓时断时续地响着,小朋友们或挎着竹篮,或拎着包,呼朋唤友地去卖废品,眼看着停在街上的架子车渐渐起了堆,各自的手里也捏着几角几分各不相等的新票子,脸上全乐开了花……

  在老街古巷,一天之中,不同的时段有不一样的吆喝声。清晨,天微明,引车卖浆的吆喝声便传来:“都来舀我这绿豆浆■——”这声音通常是一个健硕的妇女发出的,抑扬顿挫,很有韵味。我们小孩子常常端着锅拎着盆,替大人去买浆。架子车上放着一大一小两个木桶,大木桶里盛着新浆,小木桶里盛着老浆,浆面条要用新浆兑些老浆才好吃。白天,街面上不时有卖米面或瓦盆瓦罐的,通常是个老一些的男人吆喝,声音有些沧桑、沙哑:“卖瓦盆瓦罐——缸缸哩!”也有推着自行车卖针头线脑的老男人,吆喝的是:“针头线脑,家家离不了■——”黄昏的时候,卖油茶的老妇人推着车子来了。卖油茶的车子是个小推车,中间是一个超大的茶壶状的陶壶,外边裹着棉套,用来保温,里面装着花生油茶,前面的竹篮里放着油炸果子。老妇人胖胖的,慢慢地走着吆喝着:“油茶——热哩!”记得当时一毛钱可以买一碗油茶,从陶壶里倒出来,灰白色的炒面油茶、白生生的花生豆,再配上黄澄澄的果子,看上去就让人流口水……

  挑着两个大塑料袋子卖花米团儿的男女小贩,不分季节,都爱来老街上转悠。圆圆的花米团儿,拳头大的五分钱一个,乒乓球大的两分钱一个,小贩叫卖的是:“花米团儿,大又圆,吃到嘴里蜜蜜甜。”又押韵又好听。也有卖大绿豆的,因为老街有吃浆面条的风俗,大人们买了大绿豆配着浆面条吃,小孩子们花上三分五分私房钱买了解馋。绿莹莹、脆生生的大绿豆,撒上一点儿盐,吃起来咸香可口。最有意思的是,卖大绿豆的老大爷用旧书页或报纸裹成一个小斗,用小勺子往里面舀大绿豆,嘴里还念着顺口溜:“添点儿,送点儿,给你妈妈捎点儿,给你爸爸带点儿……”添的豆子也就那么几颗,可是那种幽默却叫人十分难忘。到了夏天,在街口卖西瓜的老汉,戴着草帽,摇着扇子,一声高一声低地吆喝着:“卖西瓜,沙蜜甜。”卖冰糕的妇女,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地喊着:“白糖冰糕——三分,奶油冰糕——五分。”听起来也十分诱人。还有卖桂花糖的,卖烘柿的,卖豌豆糕的,可惜他们的叫卖声我记得不够真切了。

  儿时老街上的叫卖声,既淳朴又有趣,虽说它不如老北京的叫卖声那样伶俐活泼,也不如古代江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样富有诗情画意,却实实在在地滋润了我的童年,有时候,一想起这些吆喝声,一愣神之间,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有趣的童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