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字 林基建
| |
记者观察
破除人才瓶颈,引得孔雀洛阳飞
□记者 李燕锋
核心提示
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过程中,人才尤其是高端旅游管理人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洛阳旅游业的人才现状如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我们需要以怎样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人才?
高端人才缺乏,基础培训不足
“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高层次导游人数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十分不匹配。”在谈到我市旅游业的人才现状时,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忧心忡忡地说。
现实情况是:
由于机制不活、不畅,近年来,市旅游部门新进的旅游专业人士屈指可数,更别提高端人才的引进;由于多数企业、景区尚未留意到员工素质对景区对外形象的影响,我市一些旅游行业极少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高端人才没有引进来,最基础的人员培训工作也没有做到位,洛阳的旅游业遭遇双重的人才瓶颈。”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人才瓶颈若不想办法破除,洛阳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则无从谈起。
收入不高、机制不活,人才纷纷流向外地
孔雀为何不愿飞洛阳?机制和收入是现实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市每年报名参加导游考试者多为洛阳4所高校的大学生,每年报名人数1100名左右,通过率是20%,也就是不足300人。即便只有300人,最终能留在洛阳的只占30%到40%,旅游业新鲜血液补充不足。
市旅游局讲解培训中心主任张泽波说,以一些高端的小语种讲解员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为培养小语种导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稀缺的小语种导游在洛阳生活得并不如意:外籍游客少,导游带的团少,收入低,看不到前途,因而纷纷流往外地。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旅游业较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高端人才,包括高层管理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营销、旅游娱乐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物业管理等人才;新的专业人才,如从事电子商务、分时度假旅游、会展旅游、旅游资本运营等人才;国际旅游人才。
在洛阳,这样的稀缺人才更是难觅踪影。
增内力借外力,引得孔雀洛阳飞
破除旅游业人才瓶颈,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市旅游业人士纷纷支招:
搞好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要制定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完善旅游人才开发体系,优化旅游人才开发环境,力求使旅游人才总量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旅游人才素质提高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
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既需要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研究、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在各个基层岗位工作的基础型服务人才。要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大力开展旅游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洛阳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进程中,应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认真借鉴发达国家旅游人才培养、培训的先进经验,加快培养更多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有现代服务业发展理念的各方面人才。
加强对旅游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一是改革薪酬福利体系。目前旅游业尤其是饭店行业吸引力下降,很大一个因素是薪酬水平低。因此,切实提高薪酬和福利水平关系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二是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定期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奖励。
名词解释
MTA(旅游管理硕士)
2009年12月,国家教育部设立了新的旅游类的专业硕士学历——旅游管理硕士,简称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并在未来愿意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MTA的设立,为中国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由过去的企业内部培养,发展到学院正规专业化培养的新阶段。
欢迎各位读者继续就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发表意见或建议,您可登录洛阳网洛阳社区(http://bbs.lyd.com.cn),进入《洛阳,离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还有多远?》跟帖;发送电子邮件至mengguoqing217@sina.com,或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留言;来信请寄至开元大道218号报业大厦19楼大厅10号位,信封上请注明“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大讨论”。
专家声音
结合城市特点 培养旅游人才
□见习记者 程芳菲/文 韩会超/供图
受访者:洛阳旅游学校校长韩会超
专家观点:将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洛阳历史文化厚重的特点相结合,培养特色专业人才
随着我市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旅游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韩会超说,旅游人才的短缺不仅表现在“量”上,还表现在“质”上。作为旅游学校,为洛阳旅游业培养专业人才责无旁贷。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今后学校在旅游人才的培养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洞察洛阳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己的特色优势,培养特色专业人才,体现人才培养的适度超前性,实现跨越发展。
第二,制订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须及时了解旅游行业的基本情况,分析旅游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确定旅游职业综合能力。
第三,必须以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按照产、学、研、企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实训、顶岗、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
顺应市场需求 引进高端人才
□记者 李燕锋/文 李朝辉/供图
受访者: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专业讲师李朝辉
专家观点:各旅游行业要加强人才引进机制,与高校联手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人才的缺乏是当前旅游行业的普遍问题。”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专业讲师李朝辉说,所谓缺乏,指的是高端人才的缺乏。
李朝辉说,以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每年毕业的学生有1/3左右会从事导游工作,但导游工作看似收入高,实则非常辛苦,因此许多人都是干几年以后就放弃了,导致的结果是导游一代一代出,一代一代退,资深导游并不多。
从这种情况看,目前我市旅游行业低层次从业人员比较多,高层次人才如资深导游、外语导游和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则比较缺乏。
改变这种情况,李朝辉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高校要顺应市场需要开设课程。今年洛阳师院新增加的旅游英语专业就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一个新尝试。二是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和人才引进意识,为景区的发展注入新鲜的、专业的力量。此外,景区还要与高校联手,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改变人才缺乏的现状。
洛谭有话
悉心栽梧桐 诚心迎凤凰
□洛谭
点开中国旅游人才网首页,各类景区、酒店、旅行社的招聘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手头日渐宽裕,闲暇之余选择出去逛逛玩玩的越来越多。国内旅游业不断升温,旅游人才变得紧俏。
为解决旅游人才短缺问题,各地想尽办法。据报道,6月初,上海、海南决定联手实施人才培训合作计划;19日,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推出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长期规划,决定在2020年前每年拿出至少500万元用于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的引进、培训;同日,江苏无锡对当地优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成立旅游管理学院,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洛阳同样也面临旅游人才紧缺的问题。据我市旅游部门介绍,本世纪初,我市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韩语等小语种导游,无论是涵盖面还是数量,都在省内数一数二。但近些年,这类人才流失严重,有些小语种导游已“踏破铁鞋无觅处”。市里几所高校虽都设有导游专业,但学生毕业后大多“各奔前程”,留在洛阳的很少。
导游队伍人才缺乏,只是我市旅游业面临的问题之一。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电子商务、创意营销、经营管理、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等宏观高端人才,在我市更是凤毛麟角。这与洛阳旅游业当前的发展态势及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很不匹配。
人才流失,直接原因是收入待遇低:曾有一批德语导游,在我市月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跳槽到桂林后,收入翻了一倍。收入差距,自然会让人往“高处”走。深层次原因则比较复杂:一些景区(点)过于看重基础设施建设,对人员职业培训重视不够;一些酒店或旅行社因为效益不佳或者前期投入过多,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景区(点)管理权与经营权没有分开,引进高端人才存在机制障碍等。总而言之,洛阳没有营造出造就和吸引旅游人才的氛围,也没有建立起引进和留下旅游人才的机制。梧桐不存,凤何以栖之?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好的思路、好的项目甚至好的基础设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人才。有了人才,发展规划即满盘皆活。
参考先进城市的做法,我市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设立财政专项支持资金,用于景区(点)和星级酒店的人员培训以及对特殊、重要岗位从业人员进行补贴;加强人才培育,对优秀从业人员进行评比与奖励;加强与旅游院校、著名景区管理机构的合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开放的办学模式,每年遴选一批从业人员,到高等院校和知名的新型业态景区(点)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或挂职锻炼;把旅游促进就业纳入就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培训计划,促进从业人员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提升机制;引进知名旅游管理公司,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重金聘用急需的各类人才;借助“外脑”,与国内外旅游界高端人士建立联系,定期请其对洛阳旅游发展进行宣传或建言等。
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更能留人。
50多年前,天南海北的人才大军饱含干事创业的情怀,为了国家工业建设齐聚洛阳,在涧河以西建起一座工业城。今天,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项整体提升洛阳城市品位和功能的系统工程,有待600余万河洛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完成,更期待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的倾力支持。它必将成为洛阳城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为干事创业的有志之士提供了极大的施展空间。
广阔的舞台正在搭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各路英才豪杰在此一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