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6版:乐活·晚情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七旬老人完成老伴出书遗愿
老爸的长寿秘诀
空笼亦闻鸟鸣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6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往事追忆
七旬老人完成老伴出书遗愿
□记者 杨玉梅 通讯员 李社坡
  仝杏轩夫妇结婚45周年时的婚纱照。
  在西工区一个居民小区见到79岁的仝杏轩时,他将一本书郑重地递给我,说:“这是我老伴写的,她走了一年了,我把她写的东西整理成册,也算是了她的一个心愿!”

  书不厚,书名为《我敬爱的父亲母亲》,作者是吴继荣。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仝杏轩写的前言《一封寄往天堂的家书》,约有千把字,句句饱含着他对吴继荣的怀念。

  初识,侧面相看定终身

  仝杏轩和吴继荣相识于1962年。那年,仝杏轩已经是个29岁的大龄小伙了。要不是热心人介绍,这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帅小伙怕是还要再打一段时间的光棍。热心人给他介绍的是在幼儿园当老师的漂亮姑娘吴继荣,那年她23岁。

  在20世纪60年代,男女相亲可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大方,仝杏轩和吴继荣第一次见面便是“侧面”相看。所谓“侧面”,是两个人从楼梯上擦肩而过,互不说话,趁擦肩而过的瞬间偷偷打量对方的身高和长相。

  “侧面一打量,两个人感觉挺好,随后才正式见面。”仝杏轩说,后来两人了解逐渐加深,她善解人意,他细心体贴,几个月后便结婚了。

  关于两人结婚时的场景,吴继荣的书里有一段描写:“记得当时我们买了一对红枕头、两斤水果糖,我做了一件白底红花的长袖衫,我们照了一张合影算是结婚照。现在想起来当时我们都太无知,也太草率了,双方老人及亲友都未通知,唉,是这辈子的憾事!”

  “婚礼办得简单,她遗憾了好多年呢。”仝杏轩说,为了弥补老伴心中的遗憾,2007年,在两人结婚45周年时,仝杏轩带吴继荣拍了一套漂亮的婚纱照。照片上,新郎和新娘都已两鬓斑白,但幸福的笑容一如既往。

  “她在,我什么都不用操心”

  吴继荣是幼儿园老师,爱唱歌跳舞、写字画画,性格乐观开朗,还特别能干。仝杏轩做文字宣传工作,写得一手好文章,和吴继荣结婚后,他的生活起居得到妻子的精心照顾。

  “只要她在家,我什么都不用操心,她凡事也从不让我为难。”仝杏轩说。

  仝杏轩记得,结婚第四年时,有一次他想办法弄了一张老城青年宫的戏票,想让吴继荣过一下戏瘾。晚上,吴继荣骑着一辆崭新的飞鸽自行车去了,那辆车是仝杏轩所在单位新配置的,在当时可是一件稀罕物。

  晚上10点多,吴继荣回来了,她不是骑车回来的,而是坐公交车。仔细一问,仝杏轩才知道,吴继荣把自行车借给一个朋友了,那个朋友第二天要回老家。他立刻急了:“公家的东西怎么能随便借人,万一碰坏了咋弄,那可是新车啊!”

  仝杏轩很少发脾气,吴继荣一下子被戗得面红耳赤。她不吭声,一甩头,扭身便出门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仝杏轩正睡得迷糊,只听房门咣当一声,吴继荣气呼呼地扛着自行车进来了,抬手就把自行车扔到了床上,说:“给你的宝贝车子!”仝杏轩瞬间清醒,抬眼看吴继荣,只见吴继荣满头是汗,两眼含泪。

  这件事让仝杏轩后悔了好久,可男人爱面子的“通病”让他拉不下脸向吴继荣说“对不起”,只好加倍地对她好,补偿她所受的委屈。

  出书,是她的一个心愿

  在一起生活多年,仝杏轩和吴继荣红脸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两个人男主外、女主内,凡事有商有量,出门携手同行,三个女儿也被调教得很出色。

  闲来没事,吴继荣就把自己的幸福生活记录下来,竟写了十几万字。仝杏轩和女儿们向她承诺:等她写完了,就帮她出书。

  去年春节,吴继荣患了癌症。“她那么热爱生活,那么积极向上的一个人,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整个人都垮了。”说起这些,仝杏轩的眼睛湿润了。

  病中的吴继荣拒绝服药,常发脾气,仝杏轩就像哄孩子一样,把药片掰碎,哄她吃下。她若不吃药,他就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病魔还是带走了吴继荣的生命。她走的那天,仝杏轩是这样记录的:“泣不成声的我蜷在沙发里,头脑一片空白,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一切在那一瞬间仿佛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

  过了很久,仝杏轩才从失去老伴的悲痛中走出来。心情稍稍平复之后,他把老伴以前写的东西都整理出来,并结集出版,算是完成了吴继荣出书的遗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