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意外地看到了两年前的记录:那是2010年世界杯小组赛第三轮,为当时输给斯洛伐克队的“卫冕冠军”意大利队送终——那篇文章写完的一刻,正是北京时间2010年6月25日凌晨。两年后的这个凌晨,意大利队淘汰了英格兰队步入欧锦赛的四强。
然而,这样一支意大利队的晋级,未必就能证明蓝军就此踏上了复苏之路,他们毕竟不像德国队那样青春之风扑面而来:作为球队大脑的皮尔洛33周岁了,另一位算得上国际级的是门将布冯,超过34周岁,至于9号巴洛特利,谁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苏格拉底附体,或者因为场边的嘘声而“非常不高兴”。
在球迷看来,意大利队终究是这样的队伍:他们每个人既要负责球技,也要负责帅,两者缺一不可;在另一个层面上,他们总要表现出防守反击的态势,即使阵容再强大亦是如此,这叫“诱敌深入”。于是,男男女女每个蓝军迷总是忘不了巴乔、皮耶罗、托蒂、因扎吉、维耶里这些能够在防守反击中出足风头的个人英雄,然而这个印象终究是在如今的意大利队中很难找到了。当2006年清秀版4号德罗西,变成了现在这个络腮胡版的16号德罗西,或许就是变化的一个具象。
和英格兰比赛的控球率达到64%,这种改造算得上是普兰德利的成功。意大利队终究踢起了“正常足球”,然而这种“正常”在意大利足球长期的历史映衬下倒显得“反常”。在这个曾经“人人皆星”的球衣之下,大部分面孔“太寻常了”,名字也“太寻常了”。这种“寻常”有时候未必仅仅是球迷的主观臆断,当电脑游戏的数值都不给你很高星级的时候,其实普兰德利应该也清楚:在中轴线之外的位置上,他不再有哪怕是准世界级别的球员,这是手中没牌的窘境;而中轴线的球星们也已经步入暮年,他们在转会市场上的价格不会超过1000万欧元——除了偶尔“没头脑”、偶尔“不高兴”的巴洛特利,而这个新星的发展也具有不确定性。
大家都希望看到2002版意大利队的又一个翻版,然而仅仅一个不那么稳定的巴洛特利,对于期待复苏的意大利队来说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