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村子有一条长长的土坡,乡亲们都叫它五里长坡。这条坡路是什么时候走出来的,无从考究,但它是进出村子的必经之路。
小时候,是妈妈拉着我的手,走过这条路送我到乡里上学。曾经遇到多少个雪雨天,我都会坚定地走完这条路,我知道,我是带着全家人的希望,走上这条乡路的。这条路我来来回回地走了十年后,考进了一所大学,从此,这条路便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这土路有3米多宽。夏天,东方晨曦微露,背着书包的学童便奔跑着、嬉闹着,到坡下的村庄去上学。乡亲们则拿着农具,牵着耕牛,开始又一天的劳作。路两边种满了皂角树,枝叶茂密,把小路笼罩在绿荫深处。劳作的人累了,便坐在树下,掏出烟袋,吧嗒吧嗒地抽上几口,等着家里的女人送来午饭,脸上是幸福和满足。
若到深秋,这条路上会走来很多陌生人,他们是来收皂角和皂刺儿的。村支书用喇叭通知大家,每家出一个义务工打皂角,收入用来资助贫困家庭的学子。家乡的雨水很多,经常把踩踏得结结实实的土路折磨得面目全非。雨过天晴后,大家都会拿上铁锹、锄头、箩筐,用架子车从远处拉土填平道路。他们从不抱怨老天为什么总下雨,因为庄稼需要雨水,庄稼喝饱了,口粮就不愁了。填完土,小孩儿会光着脚丫在路上蹦跳,拉着手,对着彩虹呼喊……
坡底有个山神庙,是人们避雨和休息的好去处。庙里有水和粗瓷大碗,为口渴的人解燃眉之急。老人们吃完饭慢悠悠地走在路上,拣拾路上的石块或树枝,而后到庙里打扫打扫。他们从不计较为什么干这些,因为他们认为方便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这条路很少过车,当然自行车和摩托车除外。村里有个孩子考学出去后当了领导,回家时突遇大雨,那位领导脱下皮鞋赤脚蹚水回家。老人们说:“这孩子,你不是有车吗?”他回答:“叔叔婶子啊,你们别出息我,我是农民的儿子,这脚磨烂了还能长好,可尊老的本性如果忘了还是人吗?我得下车和你们说说心里话。这路走着踏实,车把路碾坏了我心里难受啊……”从那时起,村里人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衣锦还乡,总是把车停在山神庙前徒步回家。有人多次请求把土路修成柏油路,两鬓斑白的村支书却说:“给孩子们留点儿念想吧,这五里长坡上走出了多少儿女啊……”
晴朗的夜晚,乡亲们会聚在路边纳凉,探讨农事,谁家的麦种子好,会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在哪儿买的;谁家的玉米穗子颗粒饱满,他们会说诀窍在哪里,没啥可保留的。女人们揽着吃奶的孩子嚷着明天娘家要来人,旁边的人会说:“地里有菜,到我家拿几个鸡蛋包饺子吧,人手不够我去帮忙!”
身居大城市久了,时常怀念家乡的坡路和行走在那条路上的人,想他们的淳朴,想他们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