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雅琦 |
|
【新闻背景】 近日,网友一条眼保健操“无用论”的微博使人人熟悉的眼保健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该微博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按摩毫无作用的穴位,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达3.6亿人,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 (7月17日《扬子晚报》)
“眼保健操残害青少年”的论据很有意思:首先,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二;其次,许多学生用脏手做操导致红眼病等疾病;第三,眼保健操由个人创制并被强制由北京推广到全国,全世界仅中国做眼保健操。
一个人是否会近视以及近视程度如何,受遗传因素、用眼习惯等影响很大。近视率上升,主因是孩子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看电视、电脑越来越多。若说“残害”,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眼保健操“残害”的前几代学生中“小眼镜”为何并不多?至于说用脏手按摩眼睛可能致病,这谈的是卫生问题,与眼保健操有效与否无关。再说“强制推行”和“仅中国做操”——“局部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有利缓解眼部疲劳”是常理,“强制”缓解视疲劳恐怕不是什么坏事;京剧和国术也是中国独有,“独有”就是罪过了?
发耸人听闻之声,气愤不已地告诉大家“一套眼保健操弄坏了中国青少年的眼睛”,细细想来,无疑可笑。问题在于,这种基于诡辩的不负责的质疑是怎么赢得巨大市场、发酵为公共话题的?
对公共事务缺乏知情权和参与权,使许多人成了“习惯性质疑者”甚至是“习惯性阴谋论者”。因此,一条耸人听闻的微博,便能让众人大惊、大哗,继而随声附和,这正是“残害论”被接受的心理基础。大家的心态不难理解:你们不让我明白,我只能被动接受,那么我的权利就是怀疑和不信任。可是,如果这种质疑的力量被滥用,共识便难以达成,谣言便被催生。
当然,作为本身未得到现代医学理论验证的眼保健操,从个人创制到以行政手段全国推广,未经任何论证,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它被科学素养大大提升、独立判断意识大大提高的公众质疑不奇怪。
在这种情况下,权威部门不能默不作声。在质疑者、支持者多基于常识或个人经验判断眼保健操是否有效时,我们需要权威部门以严密论证为基础,拿出定量、定性的研究数据,告诉大家眼保健操究竟有没有用,它的作用在哪里。青少年的健康值得我们投以最大程度的关注,人们有理由在理性认识、理性讨论的基础上质疑眼保健操——发声,是平息质疑的最好办法,更是权威部门的责任。
另外,借机再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设法化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公众焦虑,从改变孩子用眼的外部环境着手降低青少年近视率,让“眼保健操残害论”发挥一些“正面效应”,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