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 关桂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兼首席预报员孙继松23日22时接受记者采访,针对社会公众关心的北京为什么会有如此强暴雨及降雨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兼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说,此次暴雨覆盖华北地区,北京雨势最大,受高空冷空气和西南强暖湿空气的共同影响,21日10时开始,北京市就自西向东出现历史少见的强降雨,22日凌晨3时强降雨基本结束,6时全市降雨结束。最强降雨集中在房山、门头沟等地,原因在于北京三面环山的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形成抬升运动,而抬升过程中一遇到冷空气就容易发展成强降雨云团。
针对有关1963年8月的降雨比今年大的说法,孙继松说,衡量一次降雨过程的大小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看24小时的平均降雨量。1963年北京只有15个气象观测站,当年8月3日到10日连续降雨,累计降水量为282.4毫米,其中,降水量最大的8月9日,平均降雨量为100.7毫米。今年这次强暴雨平均降雨量为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为215毫米。之所以1963年8月的降雨给大家印象更深刻,是那次降雨从8月3日至10日持续了8天。
二是单点降水强度。今年房山区的单点降水强度最大,为460毫米;1963年8月最大的24小时降雨量是在朝阳区,为400.7毫米。因此,不论是24小时平均降雨量还是单点降水强度,今年的强暴雨都比1963年8月大。
此次降雨还有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和城市“热岛效应”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