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林管理处处长郭挺彩(右二)正在给中国体验者楚鹏(右一)讲述关公大刀的故事。 |
|
□记者 杨玉梅 实习生 李丹妮 文/图
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大型纪录片《茶叶之路》摄制组抵达洛阳。在接下来两天半的时间内,他们在龙门石窟和白马寺探寻丝绸之路和茶叶之路在洛阳“握手”的奇迹,去关林、洛阳民俗博物馆寻找茶商当年在洛的活动印记……
《茶叶之路》走到洛阳,探寻洛阳悠悠茶香
3日下午,龙门石窟景区来了一群扛摄像机的客人,他们的镜头和T恤衫上印着的“CCTV-10”字样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细问之后才知道,他们是央视《茶叶之路》摄制组的工作人员。
7月9日,大型纪录片《茶叶之路》行进版在央视科教频道开播,引起众多人文爱好者追捧。“丝绸之路”中外驰名,然而 “茶叶之路”这条十八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的中俄贸易商道却鲜为人知。在这部重走“茶叶之路”的90集纪录片中,洛阳作为重要一站,将占据两集的戏份。
《茶叶之路》的总导演李德刚介绍,“茶叶之路”南起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直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程近两万公里,是一条连接中国与俄罗斯的茶叶贸易通道。
摄制组从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分别选取了一名体验者,体验者以志愿者亲身体验的形式重走“茶叶之路”。
六个地点连起洛阳“茶叶之路”
洛阳是《茶叶之路》摄制组在河南境内拍摄的最后一站。此前,摄制组已在南阳社旗县和登封市两地进行了拍摄。南阳社旗县是“茶叶之路”陆路转水路的中转站,摄制组聚焦于那里保存完善的山陕会馆;在登封,他们聚焦于少林寺博大精深的禅茶文化。在洛阳渡过黄河,“茶叶之路”即进入山西境内。
李德刚说:“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茶叶之路’的必经之路,在这两条历史上著名的国际商贸通道的交会处,我们想找到茶叶和丝绸在此握手后产生的奇迹。”
因此摄制组一来到洛阳,就赶到龙门石窟和白马寺,感受中外文明在此碰撞的震撼。“佛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而我们的文化也通过‘茶叶之路’传到了蒙古和俄罗斯等国。”李德刚说。
在这一点上,来洛阳参与拍摄的蒙古族志愿者阿伦·宝利德最有发言权:“举个例子,我们一些日常用语的发音和你们一模一样,比如包子、馆子、醋等等。”
除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外,摄制组还前往关林、洛阳民俗博物馆,以及位于孟津县会盟镇的孟津渡和该县白鹤镇的白鹤渡进行了拍摄,这6个地点是“茶叶之路”在洛阳最重要的见证。
拍摄地尽是洛阳茶踪符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冬梅是摄制组的随行专家,据她介绍,明清以来,运销蒙、俄的茶叶几乎被晋商垄断。晋商多信奉关公,每到一处,必到当地的关帝庙顶礼膜拜。而洛阳的关林是埋葬武圣关羽首级之处,因此运茶的山西商人每到洛阳,必到关林朝圣,请求关帝爷保佑此行生意兴隆。
茶叶是晋商在明清时经营的最大宗货物,这么多的货物需要中转、储存,山西人为了经商的需要,就在各地建立了晋商会馆,在洛阳的就是潞泽会馆。茶商到了洛阳,多在此地打尖住宿、商议大事。
而孟津渡和白鹤渡则是当年茶叶之路上渡过黄河的重要渡口,商人们由此渡河进入山西境内,一路向北走去。
“每一个地方都有‘茶叶之路’在洛阳留下的种种印记,听洛阳人讲述关林、潞泽会馆的故事,我们好像依旧能闻到那股悠悠茶香!”沈冬梅说。
洛阳“戏份”预计本月中下旬播出
5日,摄制组经孟津渡渡过黄河,离开洛阳。《茶叶之路》行进版节目采取半同步的播出方式,边摄制、边制作、边播出,每晚20点30分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每集10分钟。
其中,洛阳的两集“戏份”将于本月中下旬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