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8日开始,我市邀请分管不同领域集中整改工作的市领导和责任单位负责人到电视直播厅,接受群众代表的提问与评议。在当日的节目中,通过现场观看暗访短片和当场提问的方式,对城市私搭乱建现象、占用共用资源问题、城市扬尘问题等进行了聚焦。在70分钟的时间内,民评代表和主持人共提出了涉及多个方面的10多个问题。(见本报昨日A04版报道)
通过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对群众在“问政”时提出的问题,多数部门都以务实的态度进行回应。主持人、民评代表表达意见不绕弯子,部门负责人也就必须直面问题。
“百姓问政”让市民和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让群众知道这些部门解决了什么问题,正在解决什么问题,更有机会反映问题。把交流的场面公开,体现了对市民知情权、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充分尊重。同时,在直播现场,领导干部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谈吐举止也让大家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百姓问政”的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逼”着相关部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采取更具诚意的形式来接触群众,与群众沟通。在现场主持人和民评代表的注视下,在电视机前广大市民的注视下,答问者无法避实就虚、顾左右而言他,更无法文过饰非,推诿扯皮。
要避免部分官员“只对上级负责,不对市民负责”的思想倾向,“百姓问政”很管用。群众的眼睛是最明亮的,群众的感受是最实际的——不真拿出办法,不真解决问题,是过不了群众这一关的。
“百姓问政”体现了城市管理者自省、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体现了直面城市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胸襟与气度、担当与责任感,有条件成为工作力度提升、市民满意度提升的“推进器”,成为凝聚社会互信、搭建理性诉求表达平台的好办法。
在为“百姓问政”感到欣喜的同时,大声叫好的同时,我们也须明白,问政的目的是改进工作作风,促使相关部门用实招、出重拳解决问题。简单说就是一句话——兑现对群众的承诺,切实增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