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深圳南山区投资5000万元建起一座过街天桥,所有梁架均使用航空级钛合金铝材,天花板装有上千个A级LED屏,同时配有八部电梯。媒体称,天桥是2011年深圳举办大运会前夕投资建设的形象提升工程之一,在建设初期就被定位为地标性建筑物之一。(见今日本报B03版)
兴建“春花”天桥耗资不是网友所说的20亿,而是5000万人民币——深圳有关部门似在竭力回应网友对此天桥过于豪奢的质疑。但即使是5000万,也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有网友指出,该天桥“梁架均使用航空级钛合金铝材,汇聚了深圳最高精尖的制造工艺”,但高额的投资并未使“春花”天桥呈现一项精品工程应有的风范。天桥上安装的电梯长期无法正常运转,桥面积水、上千个LED灯晚上不亮等问题,着实让这座在建设初期就被定位为地标性建筑物的桥蒙羞、出丑。
“春花”天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人们不难体察其中的缘由。它原本就是应景之作,当初之所以不惜一掷千金搞这个工程,主要就是为了给城市形象增色,而不是切切实实设身处地地为市民着想,为打造一座安全便捷的高质量天桥。故而,天桥的外观尽管美轮美奂,富丽堂皇,却华而不实,其实际的用途反而被放在次要的地位。
这种急功近利不求长远、不计实效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也延续到天桥建成后的管理与维护上:物业公司称其尚未接手,南山区城管局下属市政所表示天桥尚未移交给区城管局——春花天桥就这样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
天桥的遭遇,正印证了一个屡见不鲜的公共管理怪象:哪怕是投资再怎么大的公共设施,只要它陷入多头管理的怪圈,那结局多半是“龙多不治水”,没有哪个部门真正能本着为民众利益负责的精神,来积极有效地维护好、管理好它,而是任由其“雨打风吹去”。
城市建设规划本是科学化、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问,其目的归根结底,还是完善城市功能以造福民众,但一项城建项目沦为形象工程,只追求外表的堂皇而忽略其实际的效用,便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买椟还珠式买卖。大把大把的钱烧掉了,民众却只得到了一个“闹心工程”,这样的事,又岂止春花天桥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