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我承诺‘不偷懒、不贪钱、不贪色、不整人’……”这是湖南省祁东县县长雷高飞在一份万言述廉书中的“四不”承诺,经网络披露后引发热议。法律界人士认为,这折射出公众对官员公信力的焦虑。(8月20日《法制日报》)
“四不”承诺,至少表明了雷县长坚决与歪风邪气斗争的决心和信心。从新闻中了解到,其主政4年,确实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其棱角和个性已被当地民众认可和支持。
就目前社会现状而言,“逢官必疑”心态的出现,固然与官场生态息息相关,而且某种程度也能起到“消炎杀菌”之效,但过犹不及,无端、过多的猜疑不仅会对当事人产生伤害,本身也是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心理。
在这个“全民握有麦克风”的时代,舆论监督无处不在,雷县长高调宣讲,底气十足,而且在演讲至今的半个多月内,也没有听到任何关于演讲“不实”的声音。这足以说明,人家问心无愧,敢作敢当。倘若纠缠于人家的“四不”承诺,将简单事情弄复杂,反而折射出隐藏在自身皮袍下的“小”来。
不过,这事很有代表性,不宜当做个案对待。“逢官必疑”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态。其中折射的两点问题很值得思索。
第一,一些官员“官本位”严重,脱离民众,不接地气,导致官民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这就为民间质疑、猜忌埋下了伏笔。
第二,官场内部的权力监督问责体系还存在疏漏之处,以至于很多“问题官员”依然稳坐钓鱼台,这也是民间“逢官必疑”的直接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很多“问题官员”“落马”前,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慷慨陈词和光辉形象可闻可见,东窗事发后则泪如雨下,悔不当初。这种强烈反差,引发了民众的极大反感。要是内部监督得力,很多“问题官员”就失去了“弄虚作假”的时间和空间,形象反差自然会大大缩小,“逢官必疑”的群众基础也就会大大削弱。
总而言之,雷县长的一腔热情换来的却是五味杂陈,这不是哪一方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