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河洛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真没有比自查公车更好的办法了吗?
请人执法罚款提成是“官老板”做生意
救助困难学生 情感关怀不可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8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马寺钟声
救助困难学生 情感关怀不可少
□孙钦良
    【新闻背景】 本报与河南省金鑫爱心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的“聚爱于心 助困于行”大型助学活动,开展以来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帮助不少寒门学子获得了爱心企业和市民的资助。(见本报昨日A09版报道)

    将爱心放在公众面前,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社会的温暖,让更多的人加入爱心事业,更重要的是让整个社会认识到:真正的爱心不仅仅是拿出面包使弱势者得以果腹,而是让他们能够活得更快乐、更有尊严。

    献爱心的最高原则,就是保持受助者的平和心态和尊严。所谓“爱心”,应该是天性的自然感动,其中的快慰,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世道艰辛,命运多舛,总会有人被贫穷、疾病等搅扰,他们未必懒惰、愚昧,只是时运不济。

    须明白的是,当我们播撒爱心的时候,我们也呵护了自己的心灵,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感到温暖和幸福。爱是一种能够传递的力量,能治愈灵魂最深的伤口,缔造人间最大的奇迹。

    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扶助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贫困”。

    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压力可能导致部分孩子出现一系列个性和心理上的缺陷与失调,可能表现为自卑、多疑、焦虑、孤僻等。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健康成长,还可能伴随他们到日后的工作与社会交往中。因此,对其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意义,不应被忽视。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帮助。因此,我们在助困工作中应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尽量不触及贫困生敏感的内心。助学活动应注重主题的选取、话语的运用等,尽量避免以一种贴上贫困标签的形式让心理脆弱的学生面对公众。让他们在受资助时感到有限资源中所灌注的爱与关怀。

    让人欣慰的是,在“聚爱于心 助困于行”的多篇报道中我们发现,许多社会资助人特别要求不必与资助对象见面,不留个人信息——这说明资助人有这样一种明确的意识:自己献的是爱心不是怜悯,不会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

    不可否认,不少受助的孩子都承受着比别的孩子更重的心理负担。如果我们帮助他们化解心理上的压力,若干年后,当他们经过这段历程,将会更加成熟、豁达。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