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锁明 |
|
24日上午,市实验小学邀请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锁明做了《今天,我们怎样作教育?》的主题报告会。
陈锁明从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教育现象谈起,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工作的主动性、注重教书育人的过程,并给了老师们很多建议。
1 有了主动性结果肯定好
讲座一开始,陈锁明要求老师们准备一张纸,然后将其对折,一直折到折不动了为止。之后他问老师们:“有哪位老师知道自己对折了几次?”
现场600多位老师,多数回答不出。
陈锁明说:“为什么多数老师不知道自己折了多少次?因为我没有让你们数。你们也没有去数,这是不是缺乏了一种主动思考的精神呢?”
陈锁明要求老师们再将纸对折三次。接着,他问:“有多少老师是沿着刚才的折痕对折的呢?”这次多数老师举起了手。
陈锁明笑着说:“旧的习惯是很难被打破的,很多人难以有探索创新的精神。”
最后,陈锁明让老师们将对折后的纸撕去左上角、再撕去右上角。
展开后,每个人的图形都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折的过程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相同。
通过这个活动,陈锁明告诉老师们,当工作有了主动性,工作的效果就会好,学习有了主动性,学习的效果才会好。而现实生活中,总有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愿意学习,致使老师、家长都很不满意。当老师、和家长在埋怨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自己是否具有工作、生活的主动性呢?如果老师、家长都缺乏主动性,又怎么能一味要求学生、孩子要具有主动性呢?
想要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希望老师、家长们能够以身作则,把自己的主动性挖掘出来。
2 过程完善了结果不会差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工作,过程很重要。所以,老师们要注重教育的过程,过程完善了,结果就不会差。
老师们一定要弄明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如果忽视了这些问题,教育就可能出问题。
今年前半年,出现的很多教育现象足以令人深思。
3月份,湖南一中学,因晚自习停电,引发学生集体撕书、烧书事件,学生称,这样能把心中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
4月份,江苏一中学生把经过学校层层把关的国旗下的发言稿变成“怨恨书”:“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应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机器!”这怨恨来自老师眼中的优等生。
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更愿意出国去留学,目的是想摆脱中国的教育体制。
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有一个不完善的教育过程所导致的,如果过程完善了,这样的意外就不会发生。
所以,教育更应该注重过程。
3 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怎样注重过程,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陈锁明认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特别有爱心、特别懂艺术、特别有方法、特别有耐心的人。
并不是一定要达到以上所有的要求,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陈锁明说,只要能把其中的一条做得很好,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应怎样做呢?陈锁明给出如下建议:
发现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用善于发现优点的眼光来关注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视角看教育,就会知道怎样教育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理解学生:人人都需要理解,理解是感情沟通的桥梁,理解是平息愤怒的良药,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复杂的,更需要理解。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更信任老师。尊重学生并不是要求老师不能拥有自己的观点,而是要老师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仍能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赏识学生:人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老师的赏识能让学生更加自信。
爱学生:爱就是教育,真爱是教育的基础。
成就学生:不要打击学生。比如学生说自己的梦想是长大当小丑,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胸无大志。”而懂得成就学生的老师则会鼓励学生:“愿你把欢笑带给世界。”
向学生学习:学生身上有很多值得老师学习的地方。
控制情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生命只有一次,最后,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珍爱生命。
愿老师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希望通过老师的教育,让学生的生命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