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官员(画圈者)在车祸现场张口笑的照片被拍下。 (新华社发) |
|
【新闻背景】 陕西惨烈车祸发生后,新华社记者拍下的现场图片中,竟然有一当地官员在“傻笑”。这张照片在微博中流传后,惹得网友非常不满。网友迅速“人肉”出图中官员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随之,一组关于该官员每个场合换一款疑似世界品牌手表的图片也被晒到了网上。(8月28日《钱江晚报》)
在惨烈的事故现场,越是春风满面的笑,越让人心冷齿寒。有人说,你不能要求在现场的公民集体演出悲伤与绝望。这话当然有理,道义层面的悲悯,不是法定的责任。
既然没有正对着镜头刻意微笑,那么,这样格格不入的笑容也许是与同事或领导的一个招呼,算不上对公共事件的姿态与反应。硬是上纲上线,反倒显得我们的忧伤刻板而不够真诚。
杨局长的“笑场”,也许从两个层面解读更为妥当:一则,作为公民意义上的行为,确实没必要以“蛇蝎心肠”等诛心之论讽刺挖苦。
一张定格的照片,不能360度还原现场。在诸多公共事件中,我们已经一次次认识到,孤立的片段既是真相,又未必是真相的全貌。在断章取义成为舆论传播惯性的时候,秉持起码的理性与警惕,是对公民权利与自由最好的尊重。
二则,作为职务意义上的微笑,我们确实没法原谅这样的“笑场”。
即便是有一百个需要微笑的理由,但在特大事故现场,一个地方安监部门一把手,肩上必然对应着责任与担当,即便真相未明,满地也是不尽的反思与追问,哪来如此没心没肺的笑意?
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在现场的举手投足,在公众眼中既是对事件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更是对权责意义上日后工作的“立体诠释”。
在重大灾难前“笑场”的官员,杨局长不是第一个:前年伊春空难,就有官员在现场始终微笑合影留念;去年西安煤气爆炸,现场也惊现喜形于色的官员;甚至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在高层神色凝重地出现于灾区现场的图片中,人们还是捕捉到一些地方官员的笑意……
他们当然不是冷血,他们甚至更加有情有义,但为什么在最需要、最应该悲伤的时候,偏偏表错情,会错意?
这个问题也许对应着双重现实:一是某些官员缺一课“权力伦理学”,在“官道”与“人道”上长期断裂,一旦遇到灾难或事故,只见数字不见人名,于是其第一反应就是将事件完全抽象成物质的损失大小与权力的责任轻重;二是越是重大事故越容易“勾兑”责任,因为掌控了高超的“责任逃脱术”,即便问责的板子打下来,也不会觉得屁股很痛。长此以往,死再多的人,也不过是一场“集体责任”的意外。
在人道与生命法则面前,一切制度设计及权力构架的本色都会暴露无遗。这是一个拒绝道德暴力的年代,更是一个张扬人性的年代,虽然,我没有权力要求你悲伤,但我们总能在“笑场”的诡异中,读懂权力的失范,或者警醒秩序的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