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学校平时和外界的沟通比作“家常便饭”的话,那么校园开放周便是一场沟通的“盛宴”。学校如何利用校园开放周,更好地实现家校沟通,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办好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学校欢迎家长进校
有一个上初三的男孩儿,他父亲工作很忙,很少主动和老师沟通,然而,他父亲又很关心他的学习,于是,每天都询问他在学校的情况。
他向父亲反馈的情况是这样的:老师不负责任,不认真教课;班级纪律差,自习课总是乱哄哄的;同桌上课爱说话、爱玩游戏,影响他的学习……
他的父亲听后很担心,甚至想给他转班或转学。
学校开放周时,这个父亲正好休假,于是他去了学校,他了解到的情况和孩子说的大相径庭: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对该班老师的评价都很高,说老师既有爱心又负责任;这个孩子的同桌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态度认真,成绩很好。
这个父亲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他认为,仅听孩子说是不行的,很有必要常到学校看一看。
讲完这个真实的故事,市实验中学初三(4)班班主任李全武说,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外,还应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孩子、更好地配合老师。很多家长虽不从事教育工作,但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便可掌握孩子的特点。
该校初三(10)班班主任程秀兰说:“我常跟家长说,我们的每节课都是公开课,孩子的课程表就是家长的课程表,随时欢迎家长到学校来听课。”如果家长真的能经常去听课,在校园开放周时,学生看到家长听课就不会有异常反应了。
市六中校长陈钢说,学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另一半的时间在家里度过。只有实现良好的家校沟通,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沟通不仅有利于学生进步,也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改进,对教育也是一种促进。
老城区坛角小学校长乔宏超说,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学校通过开门办学,收集好的建议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办好学校,这是校园开放的最终目的。
自信的人敢于展示,好学校就敢对外开放。乔宏超认为,学校应办出自己的特色来,这样才不至于遮遮掩掩,在校园开放周时惊慌失措,作秀给外界看。
2 家长应学会看热闹
学校欢迎家长走进校门,了解教育。那么家长该如何去了解呢?即便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学校的家长,也应学会看这个热闹。
市实验中学初二(5)班班主任海燕说,家长到学校听课,应尽量选择孩子比较薄弱的那门课去听,看一看是老师讲课的方式让孩子难以接受,是孩子上课时习惯太差,还是孩子的学习方法不对造成该学科薄弱。只有先找到原因,才能找到合适的补救措施。家长千万不能失去学校这块主阵地,不与老师沟通,看到孩子某科成绩差就盲目去给孩子报补习班,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
“家长走进学校,不能只盯着孩子的成绩看。”河洛中学教导处副主任王红军说,“家长应重点关注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看老师是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传授倒在其次。”
张先生的儿子在老城区坛角小学上一年级,他说:“我没有进教室听课,我就在大门口站了一上午,我觉得把我的孩子送到这里我很放心!”
张先生看到了什么?他说,他看到校长上课前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放学后站到校门口欢送孩子。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校长会让他们以班为单位站好队,然后牵着第一排孩子的手,让他们站在校园内指定的位置,等待家长来接。张先生说,他的文化水平不高,老师讲得好赖他也听不出来,但是他觉得,有这样一位负责任的校长,老师也一定是负责任的,这让他非常满意、非常放心。
3 沟通重在思想交流
校园开放周是学校和外界集中进行交流的时间,要想让这次交流有更好的效果,不仅日常交流不应该间断,而且要进行思想领域的深入交流,而不仅是几个展板的“表演”。
洛阳师院附中校长李毅在开学初,给每位新生家长发了一封信——《孩子的未来在你的观念里》,这是学校主动与家长进行的初步交流。
李毅说,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全部寄希望于学校,甚至在校园开放周进学校时也没有把自己当成主角,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自己就是去学校看一看,或者认为这是学校在给自己一个交代。这种观念应当转变,没有谁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是教育责任的缺失。
所以,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学校的办学精髓,了解之后,在校园开放周走进校园时,就不会只是盲目地看热闹了,就能与学校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了。
学校在对家长开放的同时,也应注重教育理念的宣传,而不是摆出学校获了多少奖、取得了多少好成绩让家长看。
只有家长与学校有了思想的对接,校园开放周才会真正成为一场内容丰富的沟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