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玉梅
昨日,我市一帮网友想请农民工朋友吃顿饭的新闻经本报刊发后,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有农民工朋友说,网友的行动让他们有了被认可的感觉。有人也想请农民工朋友喝酒,也有人质疑他们在作秀。组织者说,他们会坚持做下去。
有人赞赏:向网友学习,我请农民工朋友喝杯酒
报道发出后,很多网友和市民对这些网友的行为竖起大拇指。网友“憨子”说:“我们的父辈都是农民,所以大家知道他们不容易,我建议请他们吃得好一点!”
西工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给本报致电说,她想给农民工朋友捐一箱酒,她说:“平时虽然和农民工朋友接触不多,但是知道他们非常不容易。他们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给我们的却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们的城市能评上‘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离不开他们的辛苦和努力。我要请他们喝酒,为这顿饭助助兴!”
在龙门开农家乐饭店的马先生称,自己也是农民,所以能深切体会到农民工朋友的不容易,想请农民工朋友们到他的院里吃这顿饭:“农民工朋友背井离乡,在外奔波,肯定想家,我想给他们营造一种回家的感觉,让他们吃得舒服畅快。”
马先生还说,届时他愿意和志愿者一起承担接送农民工朋友的责任。
有人质疑:只请10个农民工,是不是作秀?
赞扬之声不少,但质疑之声也有。有网友说:“这么多农民工,为什么只请10人吃饭?是不是作秀?”也有网友认为,仅凭一顿饭根本不可能改变农民工的现状。
对此,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镜头向下”坦然地回应:“全国大约有2.5亿农民工,我们即使倾家荡产,也不可能请所有的农民工。但是我们想通过这顿饭,让更多人知道农民工和我们是平等的,他们为城市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尊重他们、关注他们,这是他们应得的尊重!”
同时,他还强调:“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传递的温暖。”
“镜头向下”告诉记者,昨天有不少网友加入“开心出行”群后说要给这个活动捐款,但被他一一拒绝了。
“我们是用自己的钱请农民工朋友吃饭,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不接受赞助。如果你也想尽一分心意,可以当我们的志愿者,和他们吃吃饭、唠唠嗑,给农民工朋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一个人也可以请一个农民工吃顿饭!”他说。
农民工很感动:这是对我们的一种尊重
18日一大早,记者就接到了一个电话。郭女士在电话里激动地说:“看了这篇文章,我很感动,我自己是个农民工,从洛宁来洛阳做了好几年的家政工作,以前老是担心咱农村人得不到城里人的认可。吃饭事小,但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一种尊重、一种认可!”
在酒店洗碗的李女士和几个同事看完报纸,都不相信竟然有人会请她们农民工吃饭,直到打电话确认后才相信是真的。她说:“在城里打工打了十几年,从被排斥到被接纳,我们在城里也有了家的感觉!”
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的王姓小伙子打来电话,他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我也想跟大家伙儿热热闹闹地吃顿饭,不知道有啥限制条件?”
活动志愿者知道后,立即联系上了这3位农民工朋友,热情邀请他们一起来吃这顿饭。
专家:吃饭只是载体,关心农民工才是目的
网友们的爱心行动也引起了我市社会学者的关注,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看完报道后高度评价说:“网友们自己出钱,请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还被个别城里人看不起的农民工吃饭,这是对人的尊重,是对平等的呐喊。人生而平等,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行各业的农民工朋友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应该被感谢!”
他说,我们洛阳人请人吃饭,一般只会请两种人,一种是亲人,一种是朋友。网友们选择吃饭这种方式,意味着他们已经从心里把农民工朋友当成了他们的亲人或朋友。并且,吃饭只是一种载体,通过吃饭,网友们可以和农民工朋友建立起爱心帮扶的纽带,直接帮助他们解决在城市生活的一些难题,让他们在城里生活得更有尊严。
他还说,网友的这一行动也是我市道德建设的一个缩影。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太需要道德的支撑,弘扬正气不仅是政府的任务,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相信他们的行动会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身边的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