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落而知秋。立秋过后,秋意一点点沁入天地之间。
天空一碧如洗,云薄了些,风凉了些,来往的大雁多了些。大雁用它们优美的身形,在空中书写着美丽的十四行诗。当人们仰望天空的时候,诗意便油然而生:“鸟儿已经飞过,天空却没有它们的痕迹。”云过无痕,鸟过无踪,但总有些什么会留下来吧,是季节的叹息,还是大自然的自语?
大地褪尽华彩,渐露素颜。苍郁的大树卸下蝉鸣,抖落一身的灰尘,开始“瘦身”,显得决绝而轻松。山川明净,视野也变得开阔。屈原吟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个“兮”字,把人带到了远古的水畔。几千年前的秋,也是这样的吧:凉风吹拂着,洞庭湖水波微澜,落叶微微颤抖着,如精致的蝴蝶,更像是送给大地的请柬。应该还有美丽的湘夫人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远古《诗经》里的意境:一片幽静的水面,水边荻花在风中瑟瑟,越过千年的帷幔,慢慢渗进心中。如果入画,当是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
是的,是水墨。
秋天,似乎是从远古的水畔游来。你看,秋山一脉,是青黛的诗;秋水一江,是浩渺的画,再加上西沉的夕阳和斜飞的水鸟,不就是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吗?而在孟浩然看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遥望大树如小草,沙洲则如一轮弯月,景物由大变小,画面感更强。
秋天的荷,也别有味道。“荷尽已无擎雨盖”,不要紧,荷塘繁华落尽,有一点寂寞,但残荷不忧,也不惧,何况有莲子已经饱满,有藕在水中深藏。它们的影子在水中映射成各种几何图形,当是另一种况味。懂荷的人用另一种方式来铭记荷的盛年锦时,说是“留得残荷听雨声”。
嗯,加上雨,水墨的味道就更纯正了。秋天的雨,是一群清泠泠的小精灵,唱着婉约而略带伤感的歌,从屋檐滴落,从荷叶上跳起,从人们的心上跑过。每一颗敏感的心都被雨洗过,清透、清爽、而微凉。雨最容易让人缠绵,它会让诗人写出多情的诗句来。若有一把油纸伞从雨巷飘过,那又将撑开一个缱绻的故事,像戴望抒的诗:“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若是听着秋雨的滴落声,那会带来无尽的遐思,像徐志摩的诗:“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结,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秋之水墨,最宜在月夜落笔。月色朦胧,如纱罩地,更添画之神韵。看,“银汉无声转玉盘”,光阴也在无声地转;看,“天阶夜色凉如水”,情思也绵绵如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笔下的新雨空山如此之幽;“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泊舟的建德江如此之静。当年的苏轼落拓黄州,于月下游赤壁,便是在秋夜,诗思与才情凝结,绽放出千古奇葩。“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可以想象,心有沧海的苏子是如何在赤壁这一张宣纸上,纵横捭阖,自如地挥洒出《赤壁赋》这幅千年水墨,至今墨香犹存。
品赏这不尽的秋情秋韵,需要一颗高远的秋心。古人说“秋心为愁”,其实不该。顺应自然之理,天人合一,历经春的青涩、夏的奔放,必然迎来秋之淡然高邈。秋心,即是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