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洛阳后,刘玄打算统一全国,不断派出使者四处宣慰招抚。
河北是靠近洛阳的战略要地,物产丰饶,位置十分重要,必须派得力干将才能胜任。当时河北诸郡盗匪遍地,地方不靖,刘玄就想派人前去宣慰,想了好几个人选,都觉得不满意。
刘秀的堂兄、刘公式之后继任大司徒的刘赐很同情刘秀的处境,遂向刘玄建议:“诸家之子,独有文叔可用!” 但刘玄担心刘秀记恨前仇,唯恐有后患,断然拒绝了刘赐的请求。当刘秀自以为出头无望之时,命运却很快给了他新的机会。
当时,更始朝廷有两件大事,一件是派谁去河北;还有一件更大的事也是久拖不决:长安与洛阳,哪个应该是首都?更始朝臣们为此事争吵不休,一派以大司徒刘赐、大司徒府司直李松为首,极力建议迁都长安;另一派则以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等人为首,主张定都洛阳。刘玄对此一直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
一天,丞相府长史郑兴从长安来到洛阳,说是长安城虽然遭到兵燹,宫殿却完好,稍加收拾就能住人。又说长安是百年帝都,雄奇壮丽,是个奠定基业的好地方。更始元年秋,在郑兴的劝说下,刘玄终于下定决心,作出了最后的裁决:从明年正月开始迁都长安!计议已定,就要组织实施。迁都工作由谁来负责呢?经过反复斟酌,刘玄决定把此事交给刘赐、李松去办。
可是问题马上就来了:刘赐若去了长安,谁来主持洛阳的政务呢?为了理顺朝中的复杂关系,刘玄决定采取一系列新调整措施,确保迁都工作万无一失。
刘玄下诏宣布改革官制,将大司徒一职改为左、右丞相,以刘赐为右丞相、曹竟为左丞相。修缮长安的事务由右丞相刘赐总负责,专门负责迁都的准备工作,洛阳朝廷的事务交给左丞相曹竟处理。曹竟之子曹诩(音xǔ)也被提拔做了尚书,专门从事奏折传递的机要工作。
消息一传出,刘秀手下的主簿冯异急忙前去拜见刘秀,说是曹氏父子贪财好利,且曹诩与他有旧情。只要以重金贿赂,去河北的事就好办了。刘秀大喜,遂派冯异找机会去曹府谒见。冯异悄悄找到了曹诩,贿以重金,央求他跟父亲说说,看能否让刘玄批准刘秀去河北。
在曹氏父子的帮助下,刘玄终于同意了。他委任刘秀为破虏将军代行大司马事,拿着节杖去河北宣慰叛军。但刘玄还是留了一手,只给了刘秀一个空头官衔和节杖,并未给他一兵一卒。
几天后,刘秀怀着复杂的心情,带着冯异、铫期、王霸等十几个亲信离开了洛阳,踏上了前往河北的征程。
当时的河北四分五裂,形势一片混乱。在幽州,耿况雄踞上谷,彭宠控制着渔阳不,刘接则独霸广阳。在冀州,常山郡是真定王刘扬的老巢。赵国是前赵王太子刘林的根据地。其他地方还有赤眉军、铜马、青犊、城头子路、力子都等势力较大的土匪武装。宣慰工作难度极大。
从这年十月起,在冯异、王霸、铫期、祭遵等一干心腹干将的鼎力支持下,刘秀很快就振作精神,全力投入宣慰工作中。刘秀在邯郸审理冤案,释放囚徒,开仓赈济灾民,抚恤孤苦。他还深入民众当中走访,接见官绅民众,了解当地的实情。行德政者必得人心,邯郸的百姓得到了刘秀的恩惠,人心欢悦。刘秀一行所到之处,各地民众争相带着酒食前来欢迎、犒劳。
十一月,天气越来越冷了。刘秀不顾严寒,率众离开了邯郸,前往邺城继续宣慰。
(摘自《寂寞的王朝·第一卷·龙驹沃血》 雪域桃源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