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德在组装机器人。 |
| 德德在进行物理实验。 |
| 德德在进行物理实验。 |
| 德德在与初中生探讨问题。 |
|
(上接D01版)
考证:一年级小学生,初中三年级水平
下面我们的小主角德德闪亮登场,不过,他需要接受测试。眼见为实,六龄童的知识水平直追初中学生。
◆ 六龄童厌学:嫌“学校总让复习”
“他能写出化学方程式,会配平,但计算能力差,我从未有意识具体、系统地培训过他的文化课,全凭他的个人兴趣。他的字也写得差,‘硬胳膊硬腿的’,握笔姿势也不对。”任晓担忧地说。
任晓大学本科毕业后,曾在公立学校教了六七年的书,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后来,辞职办起了辅导班。每当她辅导学生时,德德就在身边跑来跑去。
去年,5岁半的德德被送到外婆家,在偃师乡村读小学一年级。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他,第一次全乡统考,就震住了那些六七岁的姐姐、哥哥,拿了个第一。
公立学校放学和放假时,正是任晓的辅导班忙碌时,因此,她没有多少时间和德德交流。直到有一天,德德提出来“学校没意思,总让复习,教的东西太幼稚”,她才意识到孩子不用再上一年级了。
今年9月,任晓跑遍了辖区的小学,得到的答复均是“按年龄,他只能读一年级”。无奈,德德被送到了一所寄宿制学校,读小学二年级,结果,第二天,他就回家“待业”了。
“是不是德德太孤僻?”记者问。
任晓说,德德和同龄孩子一样顽皮,很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小朋友也都喜欢他,称博学的他为“神仙”,他也很“讲理”(听话),例如他经常盗汗,医生说需要补钙,尽管钙不好喝,但跟他讲清道理,他还是很“配合”的。
◆ 机灵的男孩爱抢答
第一次见到德德时,他正在西工区九都路与解放路交叉口附近的一个机器人课程辅导班上课。
身穿红色T恤,手里摆弄着齿轮、螺母等物件的德德,坐在一群7岁到10岁的孩子当中,显得特别瘦小,但他却是课堂上最引人注意的孩子。
老师拿出一件教学工具问大家:“这是什么呀?”没等别的孩子看清楚,德德就立即站起身大声回答:“大齿轮!”
“大齿轮有几个齿呢?”又是德德响亮的声音:“44个!”
老师说:“不是44个吧?大齿轮上写的有,快找一找!”班里其他孩子刚拿起手中的大齿轮,德德就高举着大齿轮叫:“我找到啦,上面写着Z40,是(说明有)40个齿吧!”
在演示组装齿轮的过程中,老师问:“在同一个轴上的大小齿轮,谁转得快?”德德头也不抬地拖长声音回答:“一样快。”
记者发现,德德在课堂上反应敏捷,喜欢抢答,在组装齿轮的过程中,他不看老师演示,自己低着头摆弄一阵,就顺利完成了组装。完成后他还会把各个零件再拆开,改用不同的方法组装。整个过程他乐在其中,并不时向旁边的小朋友展示他的“创新作品”。
面对记者的提问,德德总是简单地回答几个关键词,其间,他的眼睛和手没离开过机械小物件。
给德德上机器人课程的崔老师说,德德刚来了两次,但他对这个孩子的印象非常深——
德德上课时爱抢答、爱提问,思维非常活跃,动手能力也明显比同龄人强。尤其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德德抢答和提问的物理知识面远大于同龄孩子,比如,普通六七岁的孩子很少接触齿轮的基本知识、轮轴的原理等,但德德对常用的机械小物件并不陌生,相关的知识点他总能在课堂上抢答出来,这说明他已经有这方面的概念积累。
◆ 20道化学题,正确率达95%
为了了解德德的知识掌握程度,我们准备了几套习题。当时德德正在妈妈的辅导班里,听说让做题,他就满教室来回跑,吵着要做化学实验,不愿做题。
记者举着一套化学习题,对德德说:“你看这上面有没有化学实验的内容?你会做吗?”德德这才走过来,接过试题看了看,然后手臂一扬,颇为大气地说:“很简单,拿笔来!”
接过笔,刚才还又叫又跑的德德转眼安静下来,认真做起题来。德德站在课桌前,刚好可以够着课桌,这套习题涉及初三化学大部分章节的内容,共20道,选择题和填空题各10道。因为考虑到德德无法完成一些复杂的运算,我们避开了计算内容,习题主要涉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十几分钟后,德德做完了习题,丢下笔就去玩了。
一名化学老师当场检查,结果为:选择题中,除了因德德粗心看错要求做错一题外,其他全对;填空题中,有道题德德写出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但没有配平,除此之外其他都正确。德德做20道化学题,即使按严格要求,正确率也达到了95%。
有着五六年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的出题老师任莉莉说,除了运算,可以说德德基本掌握了初三化学大部分的知识点,他对化学兴趣浓厚,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可能比在校的初三学生还要高些。
在接触德德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是个聪明机灵、活泼好动的孩子,除非碰到他感兴趣的事儿,否则想让他安静下来比较困难。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要不断跟着德德跑。
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德德在语言表达上总是很简短,他往往只用关键词而很少听到他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比如,记者问:“你怎么不去学校上课呢?”德德答:“老复习。”记者问:“那你喜欢化学吗?”德德答:“有机物。”(意思是他喜欢化学,尤其是有机物部分。)
德德有一本新华字典,上面折满了角。记者随手翻开有折角的一页问德德这是什么意思,德德说:“化学元素!”记者仔细一看,页面上有“钚”。原来德德把字典上的化学元素都认了个遍,而且折角做了标记。
◆ 成长中,亲情陪伴很重要
德德没有到学校上学,除了因为他好动、好提问,容易打乱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德德的妈妈任晓也希望自己能多陪陪孩子。
任晓说,因为工作,德德一岁半时就被她留在偃师的外婆家,她通常一两周回去看德德一次。她发现,有她陪伴时孩子非常快乐,眼睛都亮亮的,而她不在时,德德走路低着头,整个人显得灰溜溜的。
2011年9月,她把德德送到了偃师当地的一所小学就回洛阳上班了。
因为那段时间特别忙,她隔了两个月才去看孩子。当时德德正在跟小朋友玩,她高兴地对着孩子伸出双臂:“妈妈回来啦!”结果,德德没有向她跑过来,只是漠然地看了她一眼,就扭头走开了。
任晓惊呆了:“两个月不见,孩子不认识我了?”她追上前抱住德德,大声说:“我是妈妈呀,你不想妈妈吗?”德德这才哇地哭出来,哽咽着说:“我都想死你了!”原来他跟妈妈生气呢。
晚上,德德让妈妈搂着睡,睡到半夜,他醒来摸摸妈妈的脸,反复问:“你真的是妈妈吗?你开灯让我看看是不是妈妈?”开灯看过后,德德才心满意足地甜甜睡去。有时他一晚上要求妈妈开两三次灯,这让任晓心里发酸。任晓这才知道,孩子有颗敏感的心,太需要妈妈的陪伴了。
于是,任晓认为,如果德德不愿意上学又能自己学习,而学校又管不住孩子,这样的话不如让他留在自己身边,起码在妈妈身边他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