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顺修烈士之墓。 (张红琢提供) |
|
核心提示
19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等待和期盼,76岁的徐淑贤老人和73岁的徐英娃老人终于和二哥“见面”了。虽然只是一张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墓碑照片,但足以将萦绕在她们脑海中的问号全部打消:二哥真的牺牲了……
60年来,家人一直在盼他回家
18日,看到本报关于洛阳籍抗美援朝烈士埋骨东北的报道后,徐顺修烈士的堂妹、76岁的徐淑贤老人给本报打来电话,想要“认领”亲人。
“徐顺修是我堂哥,6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盼着他回家。”19日上午,我们来到徐淑贤老人位于瀍河回族区启明西路22号院的家,她向我们讲述了堂哥当兵前后的往事。
徐淑贤老人说,20世纪40年代,在当时的洛阳北王村(今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北王村),只有他们一户姓徐的人家。她的父亲是家中的老大,育有3个闺女,自己是最小的一个。堂哥徐顺修的父亲排行老二,家中有两男一女,徐顺修是次子。
徐淑贤老人说,1950年部队在本地征兵,看到村中许多年轻人带着红花去参军,还不到15岁的徐顺修也想去。可这个想法遭到了伯母也就是徐淑贤的母亲的极力反对:孩子这么小就去参军,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咋办?但徐顺修的母亲不这么想,她认为男孩子就要出去闯荡一番,非常支持儿子去参军。就这样,徐顺修将年龄改大5岁,穿上了军装。
当时新兵在孟津平乐一带训练了3个月,徐淑贤的母亲和婶婶还去看过徐顺修一次,此后,部队就开赴朝鲜战场。
在日复一日的祈祷和期盼中,战争结束了。看到同村上前线的军人一个个复员回家,却唯独不见儿子,徐顺修的母亲每天都难过得伤心落泪。但直到徐顺修的父母、哥哥带着思念离开人世,也没等到他的消息。
他还活着?
本来,徐家人都以为徐顺修牺牲了,可是,当徐淑贤的堂叔徐彦生20世纪90年代从台湾回老家省亲时,大家又重燃希望。
徐彦生之前在国民党部队当兵,后随部队到了台湾。徐淑贤听堂叔说,有很多志愿军战俘被交换到了台湾,并在当地定居,和堂哥一同参军并在同一个班的同村人王中宣就是其中的一个。徐淑贤就托堂叔回去后帮忙打听徐顺修的下落。
3年后,王中宣也从台湾回来了。
“我堂哥和你一起参军,又在一个班,他现在是死是活?”一见王中宣的面,徐淑贤就迫不及待地问。王中宣的回答犹如一盆冷水,让她顿时感到浑身冰凉。
王中宣说,当时他和徐顺修确实是一起上的前线,但当一颗炮弹落到他身边时,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到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随后,就被交换到了台湾。对于徐顺修的下落,王中宣一无所知。
同样,徐淑贤也托王中宣回台湾后帮忙寻找堂哥,但一直没有消息。
徐顺修是生是死,仍旧是个谜……
看到报纸,她才相信二哥牺牲了
时光如水,一个甲子倏然而过。当年徐顺修参军时,他妹妹徐英娃才11岁。19日,按照徐淑贤老人提供的地址,我们找到了徐英娃老人。
徐英娃今年73岁,她告诉我们,18日晚,一个老乡专程来到她家,将一张《洛阳晚报》塞到她手中。当拿起报纸看到“徐顺修”3个字时,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徐英娃说,二哥上前线后,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说部队天天打胜仗。此后,就音信全无了。
抗美援朝结束后,政府派人来到徐英娃家,将200元钱和一张失踪军人证明递到她母亲手中。“母亲捧着钱,哭得很伤心。”徐英娃说。
“我内心一直期盼二哥还活着,有时候想起他了,我就埋怨说,二哥你心真大,把一家人都忘了。”徐英娃说,直到看到报纸,她才相信二哥早已离开了他们。
我们把手机中存的徐顺修烈士的墓碑照片给徐英娃看,老人拿着手机端详了好一阵子,最后喃喃地说:“他就在这里啊……”
19日,徐淑贤老人告诉我们,由于妹妹徐英娃行动不便,她想抽空回趟老家,去叔叔和婶婶的坟上看看,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牵挂了60多年,也该让他们放下心了。”徐淑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