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加减法,我们的目的是把那些被有意或无意淡忘的、被驱逐到记忆深处的历史情节“打捞”出来,并把它们链接成一个时代、一个历史阶段的篇章,为您轻松展现那个时期(1901~2000年)洛阳历史的来龙去脉!
洛阳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朝代最多、年代最久的古都。公元1071年,著名的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来到当时的西京洛阳,开始了历史巨著的编撰工作;1084年,名垂千古的历史名著《资治通鉴》完成。“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他在完成了这本史学巨著之后,写下了这一让后世洛阳人很受用的千古名句,发出了对这座城市辉煌历史的由衷感慨!
不过,北宋时期,洛阳前朝的建筑毁灭殆尽,洛阳城中的居民大都流离失所,后来不断迁来移去的洛阳人,对曾经辉煌的历史已经知之甚少。直到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才进一步弄清了建都洛阳的九个朝代及其各代君王所经历的年代。50年代末期,时任洛阳市委书记的李立编写了一本名为《洛阳变迁》的散文集,其中简述并计算了建都洛阳的朝代以及各朝历经的时间。
李立认为,建都洛阳的朝代有10个。其中,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这9个朝代先后在洛阳建都,时间共计934年;由于五代时期的后晋虽然在洛阳建都,但只1年时间即迁往开封,因此,学者们并未将后晋计算在内。洛阳“九朝古都”由此而名扬天下!
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徐旭生率队来洛阳作夏墟调查,在偃师城区西南9公里处的二里头村南高地上,发现了沉睡地下几千年的夏都斟鄩。考古工作者发现,洛阳在夏代太康、孔甲、帝皋、夏桀四个帝王统治时期,都曾是都城。1983年,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的一座大型城址。城址位于偃师城区西部,地处洛河北岸,与二里头遗址东西相对,两者相距约6公里。
历史学家还发现,在商朝晚期,周武王姬发继位后积极准备灭商,经孟津会盟和牧野大战之后,商纣王自焚,继而商亡。武王回师镐京,正式建立了西周王朝。灭商后的第二年武王病死,其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
成王年幼,武王弟弟周公旦摄政,引起了“三监”(武王之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的不满,他们与纣王之子武庚及商朝在东方的残余势力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在局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周公旦毅然率兵东征,经三年苦战平定了叛乱。
成王5年,周公卜洛,在洛水北岸修建了一个陪都洛邑,作为周王朝统治控制东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著名的历史故事“周公卜洛”正是发生在那个时候。
1958年以后,通过对夏城和商城的考古发掘以及后来的不断发现,历史工作者基本上搞清楚了其他朝代在洛阳建都的年代。在经历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之后,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成了举世闻名的“十三朝古都”。
这些朝代分别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
(摘自《洛阳这百年》 紫城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