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与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话,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悟性。 |
|
旅途中,我喜欢拍跟别人不一样的照片。
在龙门石窟,同行的人纷纷对着著名的卢舍那大佛举起相机,我没有,因为从我这个角度去看,不可避免地要把大佛头顶悬崖上的青草和崖壁上雨水的印迹拍进去。不能拍出最佳效果,不如不拍,门票或其他图片上的大佛影像,比我们自己拍的效果要好很多。
我拍摄的,是那些不知名的佛像,有些甚至没有名字,还有些雕刻粗糙、线条简单,有的甚至已经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风化,看不出本来模样了。
相机其实是拍摄者眼睛的延伸,之所以将目光放在这样的佛像上,是因为我觉得那些形体硕大、工艺精美的大佛,应该是出自官方的宏伟开凿计划,工匠更多的是执行命令去雕刻,而不是出于内心的虔诚。而那些小的佛像,大多是民间造像,雕刻的起因和过程应该更多地取决于某一个人的内心,于是每一尊佛像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或价值。当那些普通民众怀着对佛祖虔诚的敬意和对来世美好的期望,在石壁上刻下自己心中的佛的影像,他们的内心是不是会因此而更加安宁、更加平静呢?
站在伊河岸边放眼望去,石壁上无数的佛像寂寞地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几乎所有的佛像都是以低眉垂首的姿态俯视着众生。按佛家众生平等的说法,这些佛像不管高低或大小,也都应该是平等的吧?
当时的达官贵人乃至帝王对佛祖的尊崇,用那么宏伟的工程与精湛的技艺表达出来,而平凡小民心中的敬意表达出来却是那么粗糙、那么卑微,但是,若真有佛祖,施与众生的,也该是一样的福泽吧?
佛像可以有不同的姿态与表情,世人心中对佛的虔敬却没有什么不同。我想,也只有佛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了,才能真正发挥其济世宁神的作用。
帝王将相对佛的推崇总是带着浓重的国家宗教色彩,想通过百姓对佛的敬畏来达到易于管理的目的,而百姓通过对佛的虔敬却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宁,因而自觉自愿地相信佛教,并在石上刻下佛的影像。
或许,这正是宗教的力量,不能给人以物质的满足,却能让人在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满足。
与生活在隋朝或唐朝的普通百姓相比,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条件更为优越,却常常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信仰而易烦易恼易悲易嗔,这实在也是科学发展所带给人类的负面作用。
当然,信佛未必就能幸福,但是,若心中没有一点信仰,真的很难有幸福感。
那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瞻仰佛像,其中怀着敬畏态度来膜拜的可能少之又少,但我相信,当你慢慢地走过那一尊尊佛像,心中一定不会没有一点触动。
那些感悟或触动,或许正是佛要告诉你的。
是的,佛与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话,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悟性。佛要说出的话,还得经过你自己的历练与淘洗才能变成你的心声。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尊佛,一个人只有在历尽挫折与坎坷之后静下心来,才能听得到心里那尊佛所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