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日,《丹东日报》对缅怀之旅进行了报道。 |
|
□《洛阳日报》、《洛阳晚报》联合报道组发自丹东
这几天,由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组织,西工区农村信用联社主办,河科大一附院协办的“赴东北缅怀抗美援朝烈士之旅”活动,在所经的锦州、沈阳、丹东等地引发关注,并持续升温。
锦州祝福:锦州人都是洛阳籍烈士的亲人
25日,田志英烈士、徐顺修烈士、李方荣烈士的6位亲属在锦州受到当地媒体的关注。
当日下午,锦州电视台“新视点”栏目的记者全程采访记录了对安葬在锦州的田志英烈士的祭奠过程。
节目于26日晚7时40分在锦州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锦州市民的关注,一些市民致电锦州电视台,要与田志英烈士的亲属田载成和田月汉见面,表示慰问和感谢。
他们向烈士致哀,为烈士亲属60年如一日苦苦寻亲而感动,更为83岁的老人跋涉千余公里最终心愿得偿而欣慰。
当得知烈士亲属已于26日一早离开锦州赶往沈阳,他们遗憾之余请求锦州电视台记者转达他们的祝福:锦州人以有田志英烈士这样的“市民”为荣,锦州人都是洛阳籍烈士的亲人,祝田载成身体健康,有机会再到锦州来祭亲。
丹东惊喜:精致礼物送给亲人的亲人
同样是在26日,6位烈士亲属尚未到达丹东,《丹东日报》就在一版刊发《洛阳“赴丹东缅怀抗美援朝烈士之旅”启程》一文,对缅怀之旅即将到达丹东进行了报道。
因这篇报道,27日上午,6位烈士亲属刚到丹东就收到一份惊喜:丹东鸭绿江鹅卵石收集爱好者李文军给每位烈士亲属送上了一个亲手制作的中国结和一块亲手绘上图案的鸭绿江鹅卵石。
中国结上,坠有缩印的魏巍所著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鹅卵石上,绘有中朝友谊桥和虎山长城等图案,图案两侧还绘有中朝两国国旗。
这位55岁的丹东人说,62年前,无数战士从丹东出发,赴朝作战。出发前,很多战士就住在丹东人的家里。虽然时间很短,但丹东人把这些曾和他们同吃同住的战士视为亲人。
如今,这些小礼物是给亲人的亲人最有意义的念想。
当地媒体:继续聚焦洛阳籍烈士亲属
得知洛阳人来寻亲,丹东市元宝区民政局优抚科科长邵继振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全程陪同徐顺修烈士、李方荣烈士的亲属祭亲。
他向两位烈士的亲属介绍了元宝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情况以及两位烈士墓地迁移的过程。他说:“两位烈士的遗骨和原墓碑都完好地葬在新墓碑下,请亲属放心。”
《丹东日报》记者全程采访了徐顺修烈士和李方荣烈士亲属祭亲的过程,相关通讯将于今日在《丹东日报》刊发。
沈阳《辽沈晚报》记者得知此事,也于27日派驻丹东记者站的记者对6位烈士亲属进行了采访,并将于今日刊发相关报道。
河北市民:想寻找埋葬在洛阳的亲人
昨日,“赴丹东缅怀抗美援朝烈士之旅”一行刚离开丹东,就接到了河北志愿者张红琢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中表示,河北人张文海得知此次缅怀之旅后与他联系,希望可以找到我们,帮忙寻找埋葬在洛阳的亲人。
昨日下午,张文海与我们取得了联系。张文海在电话中告诉我们,他是河北省隆化县汤头沟镇人,今年50岁。他的二哥张文库1950年参军后入朝作战,在一次战斗中负伤,随即被转移到河南洛阳医院进行医治。
痊愈后,张文库再次赴朝,后因突发疾病又一次被送往洛阳医院。遗憾的是,张文库终因医治无效在洛阳病逝。1951年1月,张文海的父母收到了张文库所在部队寄来的烈士证书,和证书一起寄达的还有一位姓牛的指导员的亲笔信。信中,牛指导员详细介绍了张文库参军后的情况以及病逝过程。
张文海说,这两样东西当年由父母保管,经过几次动荡后都遗失了。他只依稀记得,信上说二哥张文库牺牲后被埋在洛阳城外,还立了碑,但具体位置他已记不清了。
“希望你们帮我找找二哥的墓碑,让我好在有生之年给逝去的父母一个交代。”张文海说。
(感谢西工区农村信用联社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