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不分科,学生负担太重;分科过早,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何时分科合适?选文还是选理?分科之后,如何平衡知识结构?这是众多高一学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 高一学生急盼分科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加上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计算机和研究性学习科目等,高一学生要学的科目共15门。每天要听七八门课,做大量的习题,学生很累,老师和家长也很心疼。怎么办?学生提出分科,分得越早越好。
学生的提法让老师很矛盾。市二中高一年级主任杭行云说,学生的学习负担的确很重,不进行大量练习,很难巩固课堂知识,每科都要练习,于是,学习就成了沉重的负担。从这一点来说,提早分科能适当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心理压力。提早分科,对老师来说也有好处,新教材容量很大,而一些主要课程如物理、化学等每周只有三节课,老师总觉得课时不够用,为了赶进度,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往往不够精细,而提早分科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过早分科也有不利之处,分科后文科生远离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生不看历史、政治、地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
然而,高考是指挥棒,为了冲刺高考,缓解学生的压力,不少学校在高一新生进校之初,就分了文科倾向班和理科倾向班。有的学校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进行分班,有的则坚持到高一下学期分班。
一位校长直言:提前分班实属无奈。
■ 兴趣+实力+悟性 选科时要综合考虑
文科、理科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到底该怎样选?
市二中政教处副主任张守明说,兴趣是前提,实力是保障,悟性是底线。
如果学生对文科或理科特别感兴趣,那不用说,直接选择感兴趣的那一科报就行了。
每个人对不同学科的敏感度不同,即悟性有差异。怎么判断有没有悟性?张守明说,学生自己可以留心观察,在学哪几科时需要费很大劲才能听懂、学会并顺利写完作业;哪几科学起来很轻松,成绩还不错。基本上可以这样判断:学起来轻松的科目,可能就是自己比较有悟性的科目,将来可能会有更大的潜力可挖掘,不妨以此为依据进行选科。
最重要的还是看成绩,有的学生说:“我可喜欢物理了。”但如果物理常常不及格,想报理科,还真的要慎重考虑一下。
张守明说,学科倾向明显的学生,在选科时思路比较清晰。学科倾向不太明显的学生,在选科时会比较茫然,往往容易走进误区。
一是跟风。一般情况下,男生选理科的较多,女生选文科的较多。不少学生根据性别来选择理科或文科,结果学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选错了。
二是逃避。有人选择学文科,是不愿意多做题,有人选择学理科,是讨厌背东西。
三是迫于家长压力。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家长出于这样的心理,软硬兼施地让孩子选择理科。曾经有一个女生,文科很不错,在家长的逼迫下学了理科,结果常常考不及格,后来自暴自弃,逃学事件时有发生。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家长的意见,如果学生的学科倾向不明显,而且没有明显偏科就可以选择报理科。
市十九中教务处副主任耿奇峰说,近年来,我市文科、理科考生人数基本持平,但理科的录取比率远远高于文科。以2012年河南高考为例,一本院校文理科录取比例是1∶4.3;二本院校文理科录取比例是1∶2.3;三本院校文理科录取比例是1∶1.6。从录取比率来看,考生选择理科,考入高校甚至是一本院校的可能性更大。
■ 分科之后 不能单腿走路
选择分科之后,不能一门心思地只学习选择的科目。不少学校在学生分科后,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比如每周为文科学生各开设一到两节物理、化学、生物课。理科生则开设相应的文科课程。
这样既可以平衡学生的知识结构,又可以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基础。学生一定要认真听课,老师讲的都是基础知识,只要认真听就能听懂。
耿奇峰说,他带过文科班的物理,为了吸引学生,他让学生设想一个人从古代穿越到现代再穿越回古代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想象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市四十六中物理老师郭从宝在给文科学生上物理课时,也常常以幽默的语言打动学生。有一次,他一进文科班就觉得学生兴致不高,于是,他说:“我知道你们可烦物理,我也可烦我自己,我都想跑到天上去了,可怎样才能跑到天上去呢?我必须要跑得很快很快,要用第一宇宙速度才能跑到天上去。”听了郭老师的话,学生都笑了,于是饶有兴趣地听了一节有关宇宙第一速度的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