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0版:河洛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国学当然可学 神化大可不必
食品安全监督员人人都来当
研究生没本科生好找工作,正常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1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观潮
国学当然可学 神化大可不必
□本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新闻背景】 前不久,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北京正式发行。这套号称是“目前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的发行,能否终结“中小学国学教育应否开展”的争论?能否帮助中小学生“立德树人”?这些问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及热议。(11月7日人民网)

    教育上的事情,今日俨然已陷入“求仁必得仁”的困境。国学教育没来的时候,把传统文化描摹得就像个宝贝;如今似“舞禁初开”,又说其实不如公民教育更重要,要活在当下。以前的国学被“删节”的时候,感觉就像《泰坦尼克号》的影迷看不到露丝和杰克;而今“原版”发行,又说“只学不考”会成摆设——但如果你真要考试了,他必然又会说这让“减负”情何以堪。

    这几年,国学确实有些“虚热”。穿汉服、行跪拜礼,背《三字经》、《千字文》,还有各式各样的“国学班”、“祭祖大典”……形式上的喧嚣多过内容上的研习。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纪宝成就表示,国学“虚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学教育的严肃性、庄重性,应当对此保持理性。那么,理性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姿态呢?所谓的理性,也许就是淡定一些,看开一些,说到底,国学即便是门武术,也断不会是教人“隔空打牛”或“化骨绵掌”的神术。

    读一些国学课本,别动辄就指望“立德树人”——哪怕是增添些史学和世道人情的知识,也是很有裨益的事情。国学之所以在传承中有些“异化”的味道,原因不外有二:

    一是愣把国学说成拯救当代文化与价值体系的“奥特曼”,结果遍地的糟粕与不堪反而遮蔽了其隐隐的光芒。王蒙先生说得很中肯:“近百年来,多少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痛心疾首,就因为他们从中找不到通向现代化、通向国富民强、通向尊严与公正的契机。”国学与今日的人学、法学、制度学等不存在代偿关系,应该是互补,至少是并行不悖的关系,过度的夸张与美化反而令其面目可憎或骑虎难下。

    二是急功近利,过于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引导。包括今日的国学教育,仍是道德诉求前置,问题是今日的道德问题都能靠千百年前的国学来纾解吗?传承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旨归。譬如今日家长与子女的代沟问题,《弟子规》里讲:“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那么,这种教训与恭听的关系、诘责与顺承的关系契合现代家庭伦理吗?有些东西,了解就够了。

    学点国学,当然没什么不可以,但国学也只是千万门知识中的一个门类,既不是阿拉丁神灯,也不是永不过期的万金油。最好的态度,也许是“一边赶路一边看书”。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