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现今大学生的体质真的变差了吗?11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开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比赛项目中,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不见了”。运动会负责人表示,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较高,取消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武汉晨报》11月11日)
习惯了的东西突然没有了,自然有些不习惯。特别是在青少年体质下降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的当下,大学运动会取消了长期存在且很能反映学生体质与意志力的长跑项目,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想象与猜疑。
一些人担心取消长跑是一种导向,大学体育不是向问题挑战,而是向现实低头。不过,假若全面地理解大学体育和大学运动会,其实不必纠结于长跑项目的存废。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作为体育的三大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学校体育除了传递“健康第一”的观念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的载体,承载的是教育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习惯把学校运动会当作竞技体育比赛来办,实质上办的不是运动会,而是体育比赛。这不仅异化了运动会的功能,也异化了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竞技体育是以成绩为目的、以训练为手段的身体项目;学校体育则是以增强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以教育教学为手段的教育项目。结果,异化了的大学运动会,以田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变成少数几个体育特长生的表演舞台。
此外,时代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也变了。长跑本就非常枯燥,再加上体质下降,大学生对于长跑参与热情普遍不高。取消这个项目,想必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运动会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目前,不少高校已不再举办统一的综合性运动会,而是由院系结合学生特点,举办包含本院系特色的运动会。此外,一些学校吸纳欧美高校“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的观念,将传统竞技项目改为两人三腿跑等形式多样的趣味项目,让大多数学生都乐于参与。
大学运动会应该回到大学体育的宗旨上来,朝着全员化、多样化、兴趣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保留长跑项目,学生的体质不会因此而自然提高,耐力和意志力的品质也不会自然形成。我们应该结合大学运动会的本质和目的,围绕“全员参与”这个命题做文章,以确保提高大学生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