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清洲平时喜欢收藏报纸。 |
|
洪清洲住在涧西区26号街坊,今年80岁。他说,小时候家里穷,他只读了三四年书。上班后,他成了一名工人,一辈子没怎么与文化沾边。可是,他一辈子都想用文字充实生活。
1986年,洪清洲退休了。之后,他每日都要写三四百字,用类似顺口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十几年前,《洛阳晚报》走进了他的生活,他每天都要读报,并根据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他的文章写出了很多老人的心声
“儿女长大了,有了工作有了家,再忙别把爹娘忘,空闲你就常回家……”近日,记者见到洪清洲时,他的上衣兜里揣着几页纸,纸上抄写着《要知爹娘想要啥》的文章内容。这篇文章是他写的,之所以揣在兜里,是因为小区里不少老年人都知道他喜欢写东西,常会向他要新作品。为此,每有新作问世,他总会抄录几份送人。
这篇文章所述内容是洪清洲对子女的期望,也是其他老人的心声——他们不期待儿女们给自己多少钱,只期待他们常回家看看。
小区里不少老年人喜欢读洪清洲的作品。不是他的作品文学价值高,而是其代表了很多老年人的心声。
虽然洪清洲退休工资不高,腿脚也不方便,可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是个乐天派。“好的心情是良药,心情不好疾病多……”一篇《好心情》道出了洪清洲对待人生的态度。
他说,身边不少老年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闷闷不乐,特别是身体原因。他的双腿走路也很困难,可他觉得双腿不好,还可以每天在家里写文章、看报,一样很快乐。因此,他会把自己获取快乐的理念写出来,传递给其他老年人。
《学画画》《老友》《老年乐》《乐观走完人生路》……洪清洲的每一篇作品,都透着乐观与豁达。
▲▲▲他经常趴在缝纫机上写作
洪清洲把大量作品传阅给其他老人看,一是为了传递乐观与豁达,二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指点。
“我文化水平低,可我非常好学。”洪清洲说,他喜欢向有文化的人学习,让对方教自己如何提高。这么多年来,虽然每天都坚持写东西,可他的作品数量并不多,因为他的每一篇作品都要经过多次修改,有时候一篇文章他要写半年。
洪清洲生活节俭,他没有写字台。他的很多文字是他趴在缝纫机上写出来的。不过,这一切在他的眼里不是清苦。“在哪儿写都一样,我享受的是写作。”他说。
▲▲▲他要把珍藏的《洛阳晚报》留给子孙
洪清洲几乎每天都会拿出大量时间阅读、摘抄、整理《洛阳晚报》。
他家有两个大纸箱,里面装着十几本收藏册,收藏册里收藏的都是《洛阳晚报》,分为“经典洛阳”、“洛阳要事”等类别。特别是“经典洛阳”那几本收藏册,几乎收集了95%以上的“经典洛阳”栏目的文章。
对于一些作品连载,洪清洲会剪掉并用夹子夹起来,送给周围人看。
这些收藏册是洪清洲的宝贝。他说,读《洛阳晚报》这么多年,他不仅了解了洛阳城每一天的事情,还增长了见识,这对文化水平不高的他来说有很多好处,《洛阳晚报》是他的良师益友。
对于自己的作品,洪清洲会很大方地送给他的朋友,可对于收藏的报纸,他一般不外借。
“我没有那么多钱留给孩子们,可我喜欢看报,我要把这些收藏册留给孩子们,让他们多年后还能回忆起曾经发生在洛阳城里的事,并由此受益。”洪清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