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称,地方政府反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是改革将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也指出,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0万元,为此至少需要40万亿元到50万亿元的成本。(11月12日《京华时报》)
一纸户籍在,权益万重山。尽管中国城市化进程过半,尽管小城镇户口早已在理论上放开多年,但户籍问题核心症结仍未疏解。
虽然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户口迁移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等,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一次调研中发现,户改几乎遭遇所有市长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成本高。
然而,户籍改革就能因地方成本的小算盘而耽搁吗?
一者,地方部门在打小算盘的时候,恐怕不会忽略城市因为人口拥入而带来的额外收益。仅今年10月,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10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合计超过400亿元。如果没有数亿的进城打工者,仅靠城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能催化并支撑出如此庞大的土地财政蛋糕吗?昔日城郊或农村如何能变成今日“新城”?
二者,户籍制度已经衍生出诸多问题。譬如研究发现,在一个地方,没有当地户籍的人比有当地户籍的人,对政府、社会的信任程度更低。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每年多“市民化”1000万人,可使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约1个百分点,而这个过程至少可以持续10年以上。
三者,只有户改才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无论是《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还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都将户改视为推进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重点,明确提出“公共服务将与户籍逐步分离”的目标。
户改自然会有成本,但如果因为眼前的成本而积蓄更多的矛盾与困难,简单的事情也会千头万绪。收入分配改革也好,户籍改革也罢,这些“硬骨头”不啃下来,体制改革就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