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昨日,我市举行首批平价商店试运营启动仪式。分布于4个城区的15个平价商店开门纳客,为市民提供质优价廉的4大类40种农副产品。(见本报昨日A10、A11版报道)
“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百姓餐桌。
菜价的剧烈涨跌,常让老百姓摸不着头脑。
当然,“豆你玩”“蒜你狠”等的出现,其背后有气候影响、流通不畅等原因,但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主动作为,提前干预,认真务实地回应民生的新期盼。
这几年,我市通过蔬菜基地建设、农超对接等多种举措,在平抑菜价的工作上做了很多实事。开设平价商店,就是新的得力措施之一。
通过政府的适当介入和财政补贴,让老百姓买到价廉物美的农副产品,既能给躁动的市场降温,又能稳定“菜篮子”价格水平,其更大的意义是对社会整体市场价格的导向作用。
这件民生实事,不仅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满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消费需求,更考验着政府调控市场、稳定物价的能力和水平。
平价商店多多益善,要让其更具生命力,关键是在“货”上下功夫。
一要货源充足,围绕老百姓所需,提前作好产销对接的准备,物好货色,备足货源。
二要货真价实,诚信经营,在保证质量、提升品质上下功夫。
三要货比三家,通过比货色、比质量、比价格,既提高农副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又有利于买卖双方控制成本、互惠互利。
做到了这几点,平价商店定能赚足人气、赢得喝彩,而最终得实惠的还是咱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