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期介绍了洛阳末代进士林东郊和“中州才子”杨源懋的生平事迹,本期介绍清末民初洛阳出现的反清志士。
三、清末民初洛阳反清志士
近代中国革命的中心南移,但是位于中原的河洛大地仍然活跃着许多仁人志士。这里记述洛阳清末民初几位反清志士。
杨少万(1883年-1914年),又名杨瑾华,洛阳老城人。1901年,他因不满封建教育而离家出走,就读于天津北洋政法大学,翌年参加“兴中会”,后转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前后,杨少万与河南府中学堂监督(校长)杨源懋密谋反清武装起义,在洛阳成立了军装局。杨少万把全部营业收入作为活动经费,暗中资助洛阳农民组织“在园”和嵩县杨山、王天纵领导的绿林武装。
1913年,南方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杨少万与洛阳货捐局局长沈竹白等接受孙中山和黄兴的委派,在郑、汴、洛招待国民党国会议员,负责河南的反袁斗争。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的亲信——河南督军张镇芳对革命党人大肆捕杀,杨少万化装成商人,往来秦、豫、齐鲁之间进行革命联络,在山东周村被密探跟踪,不幸在一家戏院内被捕,被解押至开封。此案株连数十人。
杨少万在开封被押期间,面对重刑坚贞不屈。督军府万般无奈,将杨少万父母押往开封,威逼杨少万说出革命党人名单,杨少万坚不动摇。1914年1月28日,杨少万在孝严寺英勇就义,终年31岁。
杨体锐(1892年-1913年),字姿英,又名学周,1892年生于洛阳孟津马屯乡班沟村。17岁在河南数千考生中一举夺魁,奏捷开封河南陆军小学。在陆军小学期间,他深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1911年,杨体锐奔赴潼关,加入张钫秦陇豫复汉东征军,任模范团大队长。1913年6月,他被送到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二次革命”爆发后,黄兴在南京组织江苏讨袁(世凯)总司令部,宣布江苏独立。杨体锐当即投奔黄兴,被任命为河南讨袁豫西民军司令,奉命回河南策动驻扎在豫西的镇嵩军起义。
后来,起义计划落入敌人手中。杨体锐在洛阳赴孟津途中不幸被捕,遭受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1913年8月4日,杨体锐在开封被杀害。
于化卿(1890年-1917年),字广造,洛阳宜阳县人,17岁进入荥阳警务学堂简易科学习,后入开封梁垣陆军小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河南,于化卿协助张钟端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后因打入革命军内部的张光顺、江玉山告密而失败,于化卿被捕,后得河南咨议局内革命党人斡旋而出狱。
1913年7月,黄兴在南京兴兵讨袁,于化卿应征编入讨袁军教导营。不久,于化卿等六名学生受黄兴之命,携带密信回河南联络发动白朗起义。镇嵩军刘镇华甘为袁世凯鹰犬,专门捕杀革命党人,于化卿等至开封后即遭到监视、跟踪。杨体锐等人被捕遇害后,于化卿潜回豫西,后转到上海,东渡日本。
1914年7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于化卿被任命为河南中华革命党代表。翌年,于化卿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回河南秘密组织豫鄂联军以响应讨袁,适逢镇嵩军一部发生哗变,刘镇华怀疑是于化卿所为,即令缉拿。1917年8月,于化卿行至灵宝不幸遇难。
清末民初,洛阳有名的反清志士还有洛宁县的许幼平(1891年-1915年)、丁同升(1889年-1916年),嵩县的石言(1888年-1920年)等。 (摘自《洛阳这百年》 紫城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