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大昭寺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拉萨的斜阳热情依旧不减。青天丽日下,站在寺前广场,可以看到寺顶几座大钟形的法器,闪着金光,很是扎眼。
大昭寺坐东朝西,据说是面向西天佛祖。还有种说法,称大昭寺系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所建,故朝向尺尊公主的家乡尼泊尔。寺院正门前,一棵蓊郁的大树下,有“唐蕃会盟”碑“劝人种痘”碑两通古碑,树却已经不是文成公主当年亲手植下的那株“公主柳”。
寺院正门南侧入口处人头攒动,都是如我一样来“观光”的游客。那些虔诚的信徒,匍匐在寺院正门前,伸开手臂,将已经发红的额头,一次次地扑向地面。青石板上,有信徒们经年累月磕长头留下的印记,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信仰的力量。
据导游介绍,在藏人心中,大昭寺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拉萨的“囊廓”“八廓”“林廓”三条转经线路,也以大昭寺为中心。众多信徒千里跋涉,前往拉萨朝拜,终点正是大昭寺,而非外人认为的布达拉宫。这一切,只因为寺内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传说是佛祖在世时,依照其面容塑造的,并得到了其认可,故见到佛像,就如见到佛祖本人。
我有些疑惑,一尊佛像,无论何等珍贵,它在这里,真能代表佛祖在这里吗?我不能解。或许,这便是宗教和信仰的神奇:你信,佛就在。
随着人流,我走进寺院大殿。大殿布局异于我们常见的内地寺院,殿内对门供奉几座佛像,佛像后面是喇嘛诵经的大经堂,摆了很多卡垫。大殿四周,排列着十几个小殿,小殿独立成室,佛像很多,有观音、弥勒、宗喀巴、莲花生以及藏传佛教其他教派的重要人物。
诸多佛像中,最珍贵的,当然是居于大殿东侧正中释迦牟尼殿内的佛祖12岁等身像。佛像全身鎏金,宝相庄严,佛像前点着酥油灯,供有各种祭品。这尊佛像,相传是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印度国王为感谢汉地国王对其的帮助,赠送给汉地国王,供奉在洛阳白马寺。文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特地从白马寺请出佛像,由文成公主带入西藏,先供奉在小昭寺,后因种种机缘,最终供奉到了大昭寺。
对于佛像,我并无过多感触。白马寺作为佛教的“释源”“祖庭”,竟和藏传佛教的圣地大昭寺有这般重要的关联,作为洛阳人,对来自白马寺的这尊佛祖佛像,自然会生出一种亲切感。
离开游客众多,有些拥挤嘈杂的大殿,我上到二楼观景平台。这里是观望大昭寺广场和布达拉宫的好位置,而且可以走近金色的“山羊供法轮”和大钟形法器。很不凑巧,大昭寺大殿的金顶正在维修,被遮住了。我们所能看见的,只有那些规模相对较小的金顶和法器。
从观景平台往后走,我绕到了大殿二楼后侧,这里已经没有游客,安静之极。廊檐下,两位藏族老人正埋头修补黑毯。离他们不远处,两只灰色的猫安然卧在石墩边发呆,像在期待什么。我拿相机对准它们,它们也没有反应。
这些生活在大昭寺里的猫,能否感受到佛祖的存在?夜静室空时,它们会不会溜进大殿,到佛祖面前去祈求度化?还有,它们会不会去小山羊塑像前,感谢一下山羊在初建大昭寺时驮石运土的辛劳?
走出大昭寺,我又来到寺院正门口,看那些磕长头的信徒。很多游客拿着相机,对着信徒们拍照。在这里,信徒其实就是游客眼中的一道很独特的风景,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信徒的虔诚。距离这道朝拜的风景不远,便是拉萨那堵非常有名的“艳遇墙”,有几个人用帽子遮脸,坐在墙根,静静等待着一场艳遇的降临。说实话,他们的样子,有点像我刚在大昭寺内见到的那两只猫。
无论信徒、游客,还是那些等待艳遇的人,肯定都知道大昭寺内有佛。可人们不一定知道,大昭寺内还有两只猫,在离普度众生的佛祖很近的地方,静静地发着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