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河洛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谁动了孩子们的午餐
异地高考: 话题纵使疲劳 “开闸”也须重申
婆媳也能情同母女
假的假牙谁来管
科研冷板凳,年轻人坐得稳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洛浦听风
异地高考: 话题纵使疲劳 “开闸”也须重申
□佘宗明
    【新闻背景】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近日表示,将督促京沪粤等地落实异地高考方案。他此前称,异地高考问题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京沪粤,其他省份问题不是很大。(11月26日《新京报》)

    异地高考,作为与教育公平攸关的制度设计,屡被提上公共议程。放开异地高考,今已迎来“破冰”密集期,不少地方正释放出积极信号。

    前不久,黑龙江省率先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明确异地考生须满足有该省高中学籍、考生父母有合法职业和住所(含租赁)等条件。日前,安徽省公开征集意见,“皖版方案”门槛再降低,考生只需在该省有完整的三年学籍,就能享受同等录取政策。山东、福建等地也蠢蠢欲动。

    作为人口流入较集中、频繁的京沪粤,显然承受着更复杂的考验。它们能否先行,既关系众多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权益,也将为全局性推进提供参照。

    教育部明确表示,将督促京沪粤落实异地高考方案,无疑是着眼于其前沿位势。但从目前来看,三地尚未披露具体规则。

    毕竟,异地高考牵涉利益再分配,不可能是“无痛”的。随迁子女获得就近高考机会,将挤占流入地资源,难免会激起一些人的抵触情绪。这也是异地高考频频难产的原因所在。

    异地高考“开闸”固然好,但如果“无门槛”“零限制”,势必会引发担忧:它或将造成高考移民潮,加剧教育资源向流入地集中,固化“地域不公”的态势。如何界定门槛,在预防投机和打破藩篱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着制度设计的灵活性。基于此,“不完全放开”,“有条件准入”,完善学籍管理,规范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也就成了不二对策。

    高考生迁徙,与“资源水位差”撇不清干系。若是资源配置均衡,升学机会均等,投机式考生也就不存在。因而从长远来看,促进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补齐投入短板,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增进教育公平,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异地高考的着地,需要多方利益的磨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到的“教育改革既要考虑改革力度,又要考虑群众的可接受度,循序渐进”,用在异地高考政策的践履上,就是要合理权衡,考虑现实语境,把握好改革分寸,允许“改革缓冲”,有序推进。

    教育公平,不止是对“冲破掣肘”的纸面推演,还包括程序正义:对改革中的利益牵扯、价值冲突,当通盘梳理;在兑现“补偿正义”的过程中,也要兼听各方诉求,减少阻力。

    异地高考,先有“破冰”,才有路径选择和力度拿捏。因此,在酝酿成熟的时机下,尽早“开闸”,对接民众期望,才能让教育的船只更快地抵达公平的彼岸。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