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老在整理货物。 | |
核心提示
“老板,这个多少钱?”
“不零卖,一包两块。”
“太贵了,便宜点儿吧。”
“只有一两毛的利润,不能再低了!”
昨日下午关林商贸城一个普通杂货铺内,一名顾客和一名老板正在讨价还价。话听起来挺普通,可若您知道这个老板已经91岁高龄的话,会不会发出一声惊叹呢?
上千种丝带,每种多少钱他记得倍儿清
关林商贸城的一个杂货铺里,一位带着棉帽的老人端坐在监控屏幕前。有人询价时,他会流利回答;遇到顾客还价,他能应对自如;无人时,或理理货物,或数数钱,反正他闲不下来……
看样子,这位老人年过八旬。上前询问后我们才得知,这名叫徐希星的老人已经91岁高龄了。
眼不花,耳不聋,头脑也灵光得很,徐希星看着并不像九十多岁的样子。
徐希星和儿子一家三口在关林商贸城经营一家小店,卖拉链、松紧带之类的小物件。
小物件种类繁多,价位也不等,光丝带就有上千种,更别提其他货物了。但是品种再多,每样货品多少钱徐老都能记得住。
我们随手拿起一种货品向徐老询价,他不假思索就能说出价格。
有的顾客拿着大额钞票买东西,徐老也不含糊。他先把钱放进验钞机里过一遍看真假,然后想想应该找给顾客多少钱,动作麻利、老练。
看到不远处堆放的松紧带被顾客翻乱了,他赶紧站起来整理。
因为曾经出过车祸,腿脚不好的他走路需要借助拐杖。看我们想上前搀扶,徐老笑着摆摆手说:“没事,我能行!”
虽然已91岁,他仍每天按时“上班”
徐老虽年纪大,但语速很快,我们问什么,他都热情地回答。
说话时,他操着南方口音——原来他不是洛阳人,老家在浙江。年轻时,他就挑起货担在全国走街串巷,卖一些小商品。
“内蒙古、贵州、西安……都不知道去过多少城市了,哪儿好挣钱就去哪儿。”徐老说,那时生活虽然辛苦,但很自由。
1987年,他带着儿子和儿媳来到洛阳,在这里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刚来时,洛阳还没有现在的关林市场,他们就在路边摆摊,卖松紧带、丝带和布贴画,这些商品的产地就在徐老的浙江老家。
后来有了关林商贸城,徐老一家人便在这里租了个固定门面,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如今,徐老已四世同堂。
说起徐老,他的儿媳王桂香止不住地夸他性格好,闲不住。
王桂香说,这个店他们已经开了几十年,徐老把它当宝贝,现在虽然店已交给孩子们管理了,但他每天仍会按时来“上班”,操心店里的琐事。
“我们平时都很注意照顾他,只要他身体好好的,想来店里,我们就让他来,老人开心就行。”王桂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