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02版:教育周刊·新视窗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当父母是有技巧的
教育微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当父母是有技巧的
    (上接D01版)

    技巧三 让孩子做家务

    ●家长希望孩子对学习完全负起责任,而生活上则不用他来负任何责任,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上去,其他的事不用你管!”这是家长们经常说的话。

    贾容韬说,在生活中做事拖拖拉拉,对生活不负责任的孩子,一定会把这种习惯带到学习中去。

    ●来自案例中的总结:

    贾容韬在他接触过的“问题孩子”、网瘾少年、厌学儿童中发现,他们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于:做事马虎,衣服鞋袜随脱随扔。吃完饭不收拾碗筷,用过的东西随手乱放,出门不关灯,上完厕所不冲水等。

    ●建议:家长要让孩子多做家务。

    如果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其他时间肯定要在网上冲浪,久而久之,不免要沉溺、上瘾。因为,网络对孩子的吸引力比学习要大得多。

    孩子做家务有以下好处:让孩子热爱生活;让孩子在体验中感受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通过做家务,变得耐心,有意志力。

    贾容韬总结,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活品质=学习品质=学习成绩。

    技巧四 学会和孩子说话

    ●父母的说话水平,直接影响亲子沟通的效果,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孩子不接受父母,和父母对着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不会说话。

    和自己的孩子说话,还有那么多讲究吗?贾容韬说,需要。“语言不是剑,却能穿透人心”,如果家长希望亲子关系和谐,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

    ●建议:用第一人称说话。

    把“你听明白了吗?”变成:“孩子,我说明白了吗?”

    把“你总是阴沉着脸,好像爸妈欠你什么似的!”变成:“宝贝,爸爸看你情绪不佳,是不是我哪句话说错了,无意中伤害了你?”

    把说话焦点引到自己身上,即便哪句话孩子没听明白,也不是孩子的责任,是父母没有表达明白,这样孩子就不会和父母产生对立情绪。

    ●要提示,不要谴责。

    把“你洗完澡总不知道关浴霸,你来掏电费!”变成:“儿子,浴霸还开着呢!”

    父母直接向孩子指出缺点,孩子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因为父母的话里充满了责备和训斥。如果只描述问题,把焦点集中在问题本身,孩子往往乐于接受,也会主动解决问题。

    技巧五 和孩子同感共情

    ●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信任父母的表现。如果父母否定了孩子的感受,就等于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能不能和孩子同感共情,会不会同感共情,教育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案例:

    12岁的壮壮回到家就发脾气。

    壮壮:老师太可恶了,竟然说我有健忘症!我没背会课文,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

    妈妈:我看老师批评得有道理,谁让你不用心呢?人家都能背会,就你背不会!看你以后长不长记性?

    壮壮:我又不是故意的,好几个同学都不会背,他为什么只批评我?既然他不给我面子,以后我就不交作业了,看他能把我怎样?

    妈妈:你敢!看我不敲扁你的头!

    结果壮壮赌气离家,在网吧待了好几天。

    这个妈妈不懂得同感共情,故而气跑了孩子。孩子在学校里受了批评,希望从妈妈那里寻求情感支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需求。妈妈不但没有安慰孩子,反而火上浇油。孩子负气离家,耽误了学业,亲子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如果这个母亲能认同孩子的感受,结果就大不一样。

    假设这样的情景:

    壮壮:老师太可恶了,竟然说我有健忘症!我没背会课文,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

    妈妈:这事真的太让人难堪了,你心里一定很不好受。

    壮壮:确实是这样。

    妈妈:在同学面前说你有健忘症,你一定很没面子吧?

    壮壮:那一刻我想钻到地缝里。

    妈妈:我敢说,那时你心里一定在骂老师。

    壮壮: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的?

    妈妈:有人伤了我的自尊心时,我也会这么想。

    壮壮:妈妈,我现在不那么生气了。

    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诚恳地说:“你记忆力那么好,如果再用点儿心,肯定能背会的。”

    孩子:我也是这么想的。

    妈妈:其实老师也不想批评你。如果大家都背会了,老师高兴还来不及呢。你们老师非常有责任心,批评你是不想让你在学习上欠账。孩子,努力学习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关爱啊!

    如此同感共情地开导,既化解了孩子的愤怒,又巧妙地指出了孩子的过错,还给孩子提出了要求,孩子顺其自然地接受了教育。

    ●建议:和孩子同感共情,要掌握以下原则:

    无论孩子的言行多么幼稚,错误犯得多么离谱,都有孩子的理由,我们不妨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样,我们就多了一分理智,少了一分盲目。

    同感不等于认可,共情也不代表同意。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可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同意他的观点,认可他的做法。我们体谅孩子、关爱孩子,并不代表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仍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通过共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深切的爱,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明白,父母不是在命令和管教自己,而是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渡过难关。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