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河洛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雪天里 送别人一份温情
财务不公开,高校难自证清白
食品安全竟寄望于“人类排毒能力”?
微论撷英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观潮
食品安全竟寄望于“人类排毒能力”?
□本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新闻背景】 茅台集团在贵阳召开媒体见面会,回应对其产品含塑化剂的质疑。在发布会上,北大教授李可基声称,塑化剂的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是匆忙应急的。谈及三聚氰胺,他表示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成人喝下去不会损害人体,“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说明人类的排毒、解毒能力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12月13日《钱江晚报》)

    从此前含羞带怯的“适度无害”,到现在的“根本就不是问题”,这已经成为一种值得警惕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一个专家教授的问题。李教授的观点“振聋发聩”,不过:一者,查询其研究方向,主要是“运动营养与疾病、人群营养”等,他既不是人类学专家,也不是生化高手,怎么就敢断言塑化剂与三聚氰胺“不会坑害人体”?二者,喝“塑化剂酒”的毕竟只是人类的一部分,就算其毒如鹤顶红,也永远不可能灭绝到全人类——那么,人类健在,与这些毒物的安全性有什么关联?

    纠结在这样的诡辩上实在没啥意思。问题是,本该谨言慎行的专家,在话语权上如此儿戏,轻率地在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上发声,权责何在?规则何在?

    一方面,顶着“北大教授”的帽子出场,那么借用的就是所在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社会信用,在企业说明会上说得天花乱坠,和“地方政府为商业庆典送花篮”有什么本质区别?为其滥用话语权而做信用背书的当事部门也默认这样的观点吗?

    另一方面,企业聘请的“专家”,若持理适度解释,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悖逆基本公识,悖逆常情常理,误导舆论,戕害公共利益,追责机制何在?

    当所谓学术专家走街串巷为企业救火而大展诡辩术,当专业精神沦为“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我们基本上都应付掉了”的奇谈怪论,谁还好意思骂民众对专家学者的妖魔化呢?严肃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一地鸡毛的胡搅蛮缠,这恐怕比那瓶疑似超标的高档酒更令人五味杂陈。疏解食品安全症结,莫非真要寄望于“人类的排毒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