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李大钊与吴佩孚第二次和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于是,李大钊决定再次到洛阳,与吴佩孚谈合作的具体细节。1922年9月8日,李大钊从上海直接来到了洛阳。
行前,李大钊对这次见面的前景很乐观。这次到洛阳,李大钊待了三天,了解了吴佩孚的新政治动向,并同吴佩孚进行了会谈,通报了他在上海与孙中山会谈的有关情况,并听取了吴佩孚的意见。
李大钊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向吴佩孚介绍了孙中山有关恢复国会、加强中央军事力量和削弱地方督军势力的意见。此前,曾有直奉之间还将再战、吴佩孚移师郑州的坊间传闻。吴佩孚表示,如果孙、吴能够合作,那么他愿意率领现有的数十万士兵到大西北,到新疆、青海一带开荒种地。
李大钊作为中间人,对孙中山和吴佩孚的一些看法表示赞同,但他也认为,要削弱各省督军的权力、向中央集权,困难重重。9月11日,李大钊满怀希望和焦虑,乘火车返回北京。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孙中山和吴佩孚都开出了自己的条件,共产国际为了促成合作,也表示了很大的诚意。
孙中山提出双方合作的前提是:吴佩孚解散他所操控的北京政府,并承认张作霖的地位;吴佩孚提出双方合作的前提是:孙中山必须先与张作霖断绝往来。当时,北京政府在财政上已经陷入绝境,入不敷出。共产国际表示,苏俄政府愿意给予中国贷款,但这笔钱只准备借给孙中山和吴佩孚合作组成的政府。
共产国际通过各种努力想使孙中山放弃“联张反吴”的策略。他们劝孙中山,吴佩孚的军队比张作霖的强大得多,况且张作霖依附于日本人,这是全国皆知的秘密,如果孙中山与张作霖合作,对孙中山的名誉也会有损害。
虽然双方意见分歧很大,但毕竟坐下来谈了,这是个好现象。对于配合谈判,吴佩孚和孙中山也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以示诚意。
然而,张作霖仍是孙、吴合作的最大障碍。吴佩孚认为张作霖是他的死敌,他对孙中山可以妥协,但对张作霖则必须持强硬态度;吴佩孚甚至要求北京政府给孙中山一定的礼遇,但反对由北京政府派员到东北同张作霖联络,并两次致电北京政府,坚持反对恢复张作霖的官职、官衔。
孙中山拒绝与张作霖“分手”,这样一来谈判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于是,1922年10月,李大钊再次来到洛阳,作最后的努力。
这次李大钊不是以中共领导人的身份,而是以孙中山代表的身份来洛与吴佩孚会谈的,因为此时李大钊已是国共两党跨党党员。与李大钊一同来洛的还有国民党元老张继、王励斋。
对于这个代表团,吴佩孚一如既往地热情招待。代表团来洛的第二天是“双十节”,吴佩孚主持纪念辛亥革命首义大会及阅兵式,邀请张继、李大钊等人参加。下午,吴佩孚派出白坚武和他的参谋长陪李大钊一行游览关林、龙门、香山寺等。
这次洛阳之行,李大钊与吴佩孚谈了什么,史料中只有寥寥数字:“连晚与守常(李大钊)谈京(北京)况。”
10月11日,李大钊一行离开洛阳时,吴佩孚亲自到金谷园车站送行。吴佩孚还让张继给孙中山带话:“以共同忠于民国相勉,勿与卖国党、匪党邻近。”
这次见面,表面上是一团和气,但由于孙、吴双方在根本问题上互不让步,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至此,孙、吴合作已经没有可能了。
(摘自《洛阳这百年》 紫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