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介绍了狄仁杰在任侍御史之职时秉公执法,连参高宗身边的两个重臣。本期介绍狄仁杰善于替朝廷“灭火”善后,是个模范“消防员”。
狄仁杰不仅善于处理朝中事务,还是唐王朝的模范“消防员”。高宗和武则天一有麻烦事就想起他,他到处帮助朝廷“灭火”善后,可不就是个模范“消防员”嘛。
那么他都去哪里“灭火”了呢?最突出的是抵御吐蕃入侵,整顿岐州军政。
吐蕃就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期,吐蕃有一位伟大的赞普,就是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唐人称为“弃宗弄赞”)。吐蕃在他手里强大起来,崛起于高原之上。贞观年间,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不成,便发兵攻打松州,被唐军击退。后来,唐太宗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成就了汉藏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唐太宗去世后不久,松赞干布也去世了,形势发生了变化,唐朝和吐蕃在今天的新疆、青海等地展开对峙。公元670年在青海大非川战役中,吐蕃大败唐朝名将薛仁贵率领的10余万大军,这是唐朝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败仗。
狄仁杰任侍御史的时候,吐蕃再次攻打唐朝边境,唐军要反击,派谁当将领呢?李敬玄。这个人是文臣,本不该派他去打仗,可是有人故意要他丢脸,谁呢?就是宰相刘仁轨。
刘仁轨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当年唐朝水军登陆朝鲜半岛南部,消灭了夙敌高丽的盟国百济,目的是开辟第二战场,援助新罗,南北夹击高丽。百济亡国后,残余势力固守几个依山傍水、易守难攻的据点,然后派使者联合日本反抗唐军。日本自古就是百济的盟友,接到请求后几乎倾巢出动,天皇还谋划御驾亲征。唐军腹背受敌,粮草也接济不上,一时间岌岌可危。面对困境,高宗决定撤军。
刘仁轨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是在军中戴罪立功的官员。他先前因为督运军粮失误遭到处罚,由青州刺史被一免到底,难免遭到一些势利小人的鄙视。有一次大军攻城,刘仁轨得病不能起身,便在远处卧地斜倚着观看战况,一个士兵大大咧咧地走过来,坐在刘仁轨前面,刘仁轨刚表示不满,他便大骂:“你欲看,我亦欲看,何预汝事?”正说着,忽然城头高丽军一枚流矢飞来,不偏不倚正中那个士卒的心脏,要不是他挡着,这一箭肯定射中刘仁轨。刘仁轨当时大呼幸运,由此可能有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信心。
他此时临危受命,负责指挥当地部队。一般人接手这个烂摊子还不愁坏了,刘仁轨却觉得那个“后福”终于来了,他仰天大笑:“天将富贵此翁矣!”老天要让这个老头子富贵起来了,我可等到这一天了。
面对高宗撤军的命令,他拿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勇气,对全军将士讲:现在撤军前功尽弃,不仅高丽难灭,百济死灰复燃,连我们自己能否安全撤回国也是个问题。面对困难,我们要知难而上,用战果说服皇上,让他继续派出援军。全军被他感动,决心留在百济继续作战。
事实证明,刘仁轨还真是个帅才。在白江口战役中,他利用敌人的骄狂,兵分两路诱敌深入,借助有利地形,经过艰苦战斗,终于打败了日本、百济联军,四战四捷,日军400余艘战舰被唐军纵火焚毁,浓烟遮天蔽日,日军主将阵亡,士兵伤亡惨重,据说海水都变成了红色。
此战后百济彻底灭亡,从而为后来消灭高丽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所以说,刘仁轨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对国家有大贡献,后来官拜宰相。
(摘自《狄仁杰真相》 于赓哲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