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候,他们拥有了银行贷款支持,也正是一次次的银行贷款,企业更加自信,不断成长壮大。
我市一家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就是这样逐步成长起来的。
几年前,曾经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常女士走出学校,下海经商。毫无从商经验的她选择了一个最为保守却不简单的项目:种植蘑菇。
难 想不到的尴尬
常女士首先在一些蘑菇养殖户那里学习了半年,对菌种选择、培育条件等有了详细的了解。随后她开始在一个村子里租地建厂,由于当时种植条件一般,经常靠天吃饭,所以种植出来的蘑菇价格并没有为她赢得很好的市场。
随后,常女士开始外出考察,寻找新的方法。她外出考察,跟着一家规模化蘑菇种植基地学习,学到了技术,也了解了企业定位:一家从事高档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的企业。
她开始行动:在紧邻包装间和冷库之间再增加菇房,和原有菇房共用水井、锅炉、冷库、包装间。新菇房建设采用轻钢结构,预计建设周期为3个月,可在春节前投入使用。
建设新菇房需要总投资在200万元左右,公司已经为菇房建设准备了100多万元的资金,剩余的资金也与赞助商议好了投资方案。
可是事情发展到这里出现了新的问题,当公司联系好了建筑队,正准备动工时,赞助商传来消息,投资计划无法正常进行。公司立刻陷入困境,没有资金就相当于釜底抽薪,菇房建设根本无法开展。
一时,常女士一筹莫展。
喜 一个电话带来的红火
而在另一个地方——洛阳银行小企业信贷部,段经理正在收集之前的客户资料。她看到之前有位客户想来融资100万元,由于信贷部当时权限有限,没有让这位客户如愿,现在不一样了,小企业信贷部的权限已经升级了,完全可以满足这位客户的需求。
可是,现在客户还需要帮助吗?段经理试着打个了电话。电话那边的常女士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你这个电话打得真及时啊,我这边正为扩建菇房筹资呢。”
喜出望外的段经理挂断电话直奔工厂了解情况,开始为企业制订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准备资料、确定担保、实地调查……7个工作日后,常女士如愿以偿地获得了1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资金到账后,常女士打来电话说:“你们银行真是及时雨啊,我们的菇房可以动工了。”
有了资金保障,企业发展信心满满,不断成长壮大。随着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逐渐增多,以后的几年,企业分别贷款150万元、200万元……
目前,该企业菇房增加了更多,产品远销香港、澳门和国外。今年,该企业还将在洛阳银行贷款1000万元,为逐渐增多的订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