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公交车半路抛锚,乘客需转乘后面的车。哪知,人还没换乘完,接纳转乘乘客的公交车就关门开走了。几个人正和抛锚公交车的司机闹得不可开交时,民警来了,开着警车把乘客送回了家。(见今日本报A12版报道)
公交车抛锚、乘客换乘、警车送人,在这个每天都发生太多事情的城市里,不算什么大事。但市民对公共服务行业、对职能部门,乃至对这座城市和自身幸福感的评价,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积累得出的。
或许,公交车司机有苦衷:时间限制严格,匆忙赶路是不得已。但市公交集团也有规定,车辆行驶期间出故障,司机必须保证所有乘客转乘完毕才能离开。选择遵守利于乘客的规定,是不是更应该?
对公共服务行业和职能部门来说,服务能力就是自己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认识到这一点,其作为和百姓的诉求就能合拍。
就像把乘客送达目的地的民警,说了朴实话,干了实在事——话不多,事不大,但往小了说,暖了几名乘客的心;往大了说,为公安机关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小事不经心、办不好,失去的是百姓的信任。车抛锚了,转车时又被落下,乘客心里肯定不痛快,而到最后连一声“抱歉”也听不到——一连串的小事,积累了一点一滴的怨气。
如何把服务体现在与百姓休戚相关的点滴小事上,继而赢得口碑与形象,该是职能部门与公共服务行业需要思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