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新建13所中小学校和155所幼儿园,新增市区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经初定、筛选和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我市确定了今年的十大福民实事。(见本报昨日A04版报道)
从出行到居住,从上学到看病,从就业到社保,我市今年要做的十大福民实事,回应民生诉求,传递民生温暖,很是令人期待。
十大福民实事,与百姓息息相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在问题。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十大福民实事中,新列入了生态环境等内容,从重拳整治大气污染,到开展水污染治理,这正是与“实”俱进,是对公众需求的积极回应。
十大福民实事敲定后,谁来落实、如何落实、落实得怎样,要有好机制。
不得不说,福民实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不少事项仅凭一个单位解决,显然不太现实。那么,如何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如何让主办者与协办者都把这当个事儿,避免推诿扯皮现象,要思索。
应当看到,我市有关部门将展开全程跟踪督促,并派出督查组进行检查、验收,这无疑会形成一种驱动力,推动各项福民实事的落实,让责任单位不敢怠慢。但仅仅如此,恐怕力道还不够,最终成效也难免存疑。
福民实事,说到底还是为了老百姓,所以无论是监督、考评、鉴定还是验收,都不应让其缺位,而如何从制度层面着手改进,让老百姓说了算是大课题。
比如,主办单位能否根据实施计划,制订实施方案与细则,并向群众公开,人大、政协安排代表、委员适时监督,必要时邀请民情代表,分小组一对一盯住实事,既要看数量与进度,更要看完成质量。
十大福民实事都是好事,好事就要做细、做实、做好,做到让老百姓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