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春天,一队快骑从江东直奔洛阳,那是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献曹操的马队。曹操自知这是东吴的移祸之计,便把关羽的首级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
从此,这里便有了关王冢、关帝陵、关帝庙,有了名扬四海的关林。
站在那个叫“千秋鉴”的戏楼前,我努力使自己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上安静下来,用心聆听那开场的锣鼓和悠悠的乐声。空旷的舞台上,似乎有华丽的身影从历史深处悄然走来,那演绎了无数遍的故事仿佛在眼前重现。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华容捉放曹、单刀赴约会,一幕幕大戏诉说着关羽的忠、义、仁、勇,也让他的光明磊落、赤胆忠心流传万代……
听着大殿前房檐下那叮当的铃声,我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身高九尺、面如重枣的云长公手持青龙偃月刀,骑着疾风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三国志·关羽传》说他“刺颜良于万军之中,绍诸将莫能挡”;说他刮骨疗毒时“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因此,著名史学家刘烨称他“勇冠三军”,东吴的周都督赞他是“熊虎之将”,这便是关公令人称道的勇。
在结义柏前的春秋殿里,看着殿内那闪动的烛光,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寂寥的夜晚,关公捧读《春秋》的情景;想起了那个桃花盛开的春天,他和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的场面;想起了曹操对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且赠锦袍、赏赤兔、封汉寿亭侯的故事。后来曹操“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就派张辽去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便会离去。”于是有了封金挂印拍马而去的千里走单骑,这便是关羽感天动地的义。
在“中央宛在”石坊前,我凝望大冢,激情澎湃,土丘里埋的真是那个忠勇伟烈、万民敬仰的关云长吗?夕阳的余晖照着高大的墓冢,我看到书写在大门两侧墙壁上的“忠义仁勇”四个大字,这几乎是一个完人的修身标准,是关羽忠心耿耿、气贯千秋、内外一致、胸怀坦荡、浩然正气的综述。这正气可以让多少人挺直腰板,可以把一切邪恶与自私扫去。正因如此,关羽才“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众人膜拜的圣人。
有人说,关羽的忠、义、仁、勇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忠就是忠诚,义就是信义,仁就是爱心,勇就是不怕困难。是啊,当人们迷茫的时候,关羽的忠便成了指针;当社会变得唯利是图时,关羽的义便成了法宝;当人们麻木不仁时,关羽的仁就更显得可贵;当懦弱自私成为风气时,关羽的勇便成了人们的精神支柱。关羽因此而千古,关林也必定会因此而永存!